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杪冬的意思、杪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杪冬的解釋

暮冬。農曆十二月的别稱。《初學記》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杪冬、餘月、暮節、暮歲。” 唐 崔曙 《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詩:“杪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杪冬”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農曆十二月,即冬季的最後一個月,又稱“暮冬”。

文獻依據

  1. 南朝梁元帝《纂要》記載:“十二月季冬,亦曰暮冬、杪冬、餘月、暮節、暮歲。”
  2. 唐代崔曙《早發交崖山還太室作》詩雲:“杪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詩文或曆法記載,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常見于對農曆月份的雅稱或文學創作中。

“杪冬”是農曆十二月的别稱,通過拆分字義可理解為“冬季的末尾”,與“暮冬”同義,體現了漢語詞彙中對時間節點的詩意化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二

《杪冬》的意思

《杪冬》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最深的冬天。它描述了冬季最寒冷的時期,通常指冬季的末尾或寒冷達到極點的階段。

拆分部首和筆畫

《杪冬》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冫,分别位于左右兩邊。它的總筆畫數是10。

來源

《杪冬》的來源比較模糊,可能是古代文人創造的詞語。它在古代文學中常用于描繪嚴寒冬季的景象。

繁體

《杪冬》的繁體字為「橈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關于《杪冬》這個詞,古時可能使用不同的形式來書寫,但基本意義相同。

例句

1. 冬至過後,天漸漸暖和,但《杪冬》卻仍然寒冷異常。

2. 《杪冬》的風吹過,人們感到了刺骨的寒冷。

組詞

杪冬無聲、寒冷如杪冬、杪冬寒意、杪冬風雪

近義詞

寒冷、嚴寒、寒冬、寒流

反義詞

暖冬、春天、溫暖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