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陪尾的意思、陪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陪尾的解釋

古山名。《書·禹貢》:“ 熊耳 、 外方 、 桐柏 ,至于 陪尾 。” 孔 傳:“四山相連,東南在 豫州 界, 洛 經 熊耳 , 伊 經 外方 , 淮 出 桐柏 ,經 陪尾 。”《史記·夏本紀》作 負尾 ;《漢書·地理志上》作 陪尾 。所在之地有二說。一說在今 湖北 安陸 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禹貢山》:“ 陪尾山 在 江夏 安陸縣 東北。”一說在今 山東 泗水 東, 泗水 所出的 陪尾山 。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一:“八流亦出名山: 渭 出 鳥鼠 , 漢 出 嶓冢 , 洛 出 熊耳 , 涇 出 少室 , 汝 出 燕泉 , 泗 出 陪尾 。”其後《隋書·地理志》《大清一統志》及近代學者多從此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陪尾”是古代地理文獻中記載的山名,其具體含義和地理位置存在不同說法,主要依據如下:

一、詞義解析

“陪尾”最早見于《尚書·禹貢》,原文為“熊耳、外方、桐柏,至于陪尾”,描述的是大禹治水時經過的山脈體系。該詞在不同史籍中寫法略有差異,如《史記》作“負尾”,《漢書》作“陪尾”。

二、地理位置争議

  1. 湖北安陸說
    北魏郦道元《水經注》記載:“陪尾山在江夏安陸縣東北”(今湖北安陸北),認為此山與洛水、伊水、淮水等水系相關。

  2. 山東泗水說
    另一說認為陪尾山位于今山東泗水東,是泗水的發源地。此說得到《隋書·地理志》《大清一統志》及近代學者支持,成為主流觀點。

三、文獻依據

“陪尾”作為古山名,因史料記載差異存在地理位置争議,現代多采用山東泗水東的說法。其曆史意義主要體現在《禹貢》對古代山川脈絡的記載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陪尾》的意思

《陪尾》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尾部附着在某物上。

拆分部首和筆畫

《陪尾》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阝(阜),同時它由9個筆畫組成。

來源

《陪尾》來源于古漢字,原意是指跟隨在别的東西後面的尾巴。

繁體

《陪尾》的繁體字為「陪尾」。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陪尾》的漢字寫法跟現在相似,但可能有些許的變化,比如結構稍有不同。

例句

1. 魚遊動着,尾巴陪尾在身後。

2. 風吹拂着樹葉,樹葉尾巴陪尾在枝幹上。

組詞

陪伴、陪同、尾聲、尾翼、頭尾、尾巴。

近義詞

尾部、尾端、末尾。

反義詞

前端、開頭、首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