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威,奮勇。《三國演義》第四二回:“衆将領命,一個個奮威追趕。”《明史·艾萬年等傳贊》:“雖有奮威禦敵之臣,而兵孱餉絀。”
“奮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振作威勢、奮勇向前,多用于描述軍事或戰鬥場景中的英勇表現。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案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三國演義》相關章節或《明史·艾萬年傳》。
奮威(fèn wēi)是一個詞語,它的意思是勇往直前,奮勉向前。通常用來描述一個人積極向上、努力奮鬥的态度和行為。
奮字由奔(bēn)和力(lì)兩個部首組成,奔部首表示奔跑,力部首表示力量。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威字由女(nǚ)和韋(wéi)兩個部首組成,女部首表示女性,韋部首表示革制物品。它的總筆畫數是9畫。
奮威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奮字保持不變,而威字的繁體寫法是威。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中,奮字的寫法有所變化。例如,在《說文解字》中,奮字的寫法是「奮」,并且其上面有一個「女」字部分。而威字在古代的寫法則較為相似,隻是筆畫結構上略有差異。
1. 他在艱難的環境下依然奮威向前,最終成功了。
2. 她是一個奮威向上的年輕人,不斷追求自己的夢想。
1. 奮鬥:表示為了目标而努力奮鬥。
2. 威風:表示威武的氣勢和威嚴。
3. 喜威:表示喜慶中所散發的威嚴氣勢。
1. 勇往直前
2. 奮發向前
1. 懶散
2. 沒有進取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