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五加皮。 宋 無名氏 《謝氏詩源》:“近有士子作《遊女詩》,中一聯雲:‘不曾憐玉筍,相競採金鹽。’人多不解‘金鹽’二字。餘近讀《煑石經》雲:‘五加皮,一名金鹽。’始知‘玉筍、金鹽’對極妙,而初不合掌。”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五加》﹝發明﹞引 唐慎微 曰:“ 東華真人 《煑石經》雲:‘昔有西域真人 王屋山人 王常 雲:“何以得長久?何不食石蓄金鹽。”……金鹽,五加也。皆是煑石而餌得長生之藥也。’” 清 李符 《生查子》詞:“素手摘金鹽,苔印弓弓步。”
“金鹽”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指代珍貴的事物或重要人物,源自古代對“金”和“鹽”兩種貴重物品的并稱。金子象征財富,鹽則是生活必需品,因此“金鹽”引申為不可或缺的珍貴資源()。
例句:
“何以得長久?何不食石蓄金鹽。”
——《煮石經》引用西域真人王屋山人的話,強調五加皮(金鹽)作為長生之藥的珍貴性()。
指代對象:五加皮,又名金鹽、五佳、白刺等,是一種常見中藥材。
特性:
化學名稱:氰化亞金鉀,化學式KAu(CN)₂。
性質:
如需進一步驗證,可參考《本草綱目》或化學安全手冊。
《金鹽》是一個成語,意指極其珍貴和珍重的東西,也可以形容人或物非常重要、難得和稀罕。
《金鹽》的拆分基本部首為“金”和“鹽”,其中“金”的部首是“金”(jīn),筆畫數為8;“鹽”的部首是“皿”(mǐn),筆畫數為5。
《金鹽》的來源可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有一位叫作周成王的國王,有一天出征,為了怕太平洋的風浪大,這時候出現了一個大的風暴,。這時天氣變得更壞。國王的船觸礁了,國王的隨從們都是一臉的有些害怕。這時國王決定,拿出他身上唯一的一袋鹽,把這袋鹽灑在海面上。國王的船在這袋鹽的作用下,居然漂浮在海面上。國王救回來了。這個故事中的“鹽”作為一個符號,如同植物語言中的綠色一樣,傳達了古人對于“解救”又一次被挫折的人的一種渴望。
繁體字“金鹽”仍然保留在部分繁體字書寫系統中。
在古代,漢字《金鹽》的寫法有時會略有變化。一種常見的古代寫法是把鹽(mǐn)的作為邊表意旁放在左邊,而用“輸”(shū)代替“金”(jīn)。這個寫法被稱為朱世傑字學。
他的友誼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塊珍貴的《金鹽》。
- 風塵之《金鹽》(比喻經曆滄桑變遷的人生際遇) - 鍋裡的《金鹽》(指調味品) - 價值連城的《金鹽》(指非常貴重的東西)
- 原珠瑪瑙(比喻非常貴重的東西) - 寶貴稀缺(形容非常珍貴和難得的東西)
- 庸俗無趣(指無價值、不重要的東西)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