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開船。 唐 杜甫 《奉送魏少府之交廣》詩:“解帆歲雲暮,可與春風歸。”
(2).指停船。 唐 崔橹 《岸梅》詩:“行客見來無去意,解帆煙浦為題詩。” 清 陳大章 《九江夜泊》詩:“解帆及夕陽,繫舟傍枯柳。”
“解帆”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開船
指解開船帆、啟程航行。例如唐代杜甫《奉送魏少府之交廣》中“解帆歲雲暮,可與春風歸”,此處“解帆”意為揚帆出發。
停船
指解開帆繩、停泊靠岸。如清代陳大章《九江夜泊》詩“解帆及夕陽,繫舟傍枯柳”,描述船隻停泊場景。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提到“解帆”可引申為“結束行動”或“解除困境”,例如比喻完成任務後停止努力。但此用法多見于現代解釋,古典文獻中較少見。
該詞常出現在古詩文中,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例如:
“解帆”兼具“啟航”與“停泊”兩種相反含義,是漢語中一詞多義的典型例子。閱讀時需通過詩句、語境或動詞搭配(如“及夕陽”“歲雲暮”)進一步判斷具體指向。
解帆(jiě fān)是一個成語,指船艦解開帆繩,停下航行。這個成語也引申為結束旅程、解散隊伍、停止行動的意思。
解(jiě)的部首是角,總共有八筆。
帆(fān)的部首是巾,總共有八筆。
《解帆》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世祖文帝紀》中:“文帝在外,船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