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密牒的意思、密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密牒的解釋

機密文書。《新唐書·蘇珦傳》:“ 武後 殺 韓 魯 諸王,付 珦 密牒按訊, 珦 推之無狀。”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密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字義、辭書釋義及文獻用例三個層面進行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密:本義指事物之間間隙小、緊湊,《說文解字》釋為“山如堂者”,引申為隱蔽、不公開之意。
  2. 牒:原指書寫用的木片或竹簡,《說文解字》稱“劄也”,後泛指文書、公文,如“通牒”“度牒”。

    二字合成“密牒”,即指内容隱秘、傳遞機密的官方文書或信函。


二、權威辭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為“秘密的文書”,強調其非公開性,多用于軍政機密傳遞。例如清代官員的密奏制度中,直達皇帝的機密報告即稱“密折”(與“密牒”性質相通)。

  2. 《辭源》(修訂本)

    注解為“機密文件”,特指古代官府或軍隊中加密傳遞的公文,需特定人員啟封。


三、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1. 軍政機密傳遞

    《宋史·職官志》載樞密院職能:“掌軍國機務……出納密命”,其中“密命”多以密牒形式下達。

  2. 外交密函

    明代《萬曆野獲編》提及邊關将領“以密牒通敵情”,指加密情報文書。

  3. 清代密奏制度

    故宮博物院藏雍正朝朱批奏折中,常見“密折”“密片”等稱謂,屬密牒的衍生形式,用于君臣間秘密通信。


四、文化背景與演變

“密牒”的實踐依托于古代保密通信技術,如蠟封、暗碼等。其制度成熟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反映了傳統官僚體系對信息管控的重視。隨着近代電報、密碼術興起,該詞逐漸被“密電”“密件”取代,成為曆史語境中的專稱。


文獻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3. 《宋史·職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4. 《萬曆野獲編》(元明史料筆記叢刊)

網絡擴展解釋

“密牒”是一個漢語詞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例證

  1. 曆史文獻:
    最早見于《新唐書·蘇珦傳》記載:“武後殺韓魯諸王,付珦密牒按訊,珦推之無狀。”
    此處描述武則天将涉及王族案件的機密文件交給蘇珦調查,突顯“密牒”的官方保密性質。
  2. 文學作品:
    如太平天國起義時,密牒被用于傳遞起義指令,如“追回密牒交與茂,二人冰釋前嫌”(需注意此例來自低權威性來源)。

三、應用場景


四、相關詞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新唐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耨多羅黯雲白專百總蠶麥程大位詞牋大柄大紅刀柄地學夏令營豐澍縫罅奮袂傅險複學傀民孤孀驕馬激奮晉鼎驚呀羁禽俱那異拷治疴疾鵾鲸掠治良觌俚率厲行龍女鹿文冒親木牒蒲戲搶購慶祉求親告友柔穰如新森芒紹興市使弊幸世風日下世界經濟石楠霜锸舜英輸輸太尊跳天索地通時投缳王孫貴戚文鱗伍列下矚蒠菜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