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蚊虻之類。《後漢書·崔駰傳》:“故英人乘斯時也,猶逸禽之赴深林,蝱蚋之趣大沛。”
“蝱蚋”是由“蝱”和“蚋”兩個字組成的合成詞,均指代吸食人畜血液的小型昆蟲,但兩者在生物學分類和形态特征上有所不同:
蚋(ruì)
體長僅2-3毫米,頭部較小,體色偏黑,胸背隆起,幼蟲生活在水中。成蟲以刺吸式口器吸食血液,常見于潮濕環境。
蝱(méng,同“虻”)
通常指牛虻,體型較大(1-3厘米),觸角短,複眼發達,飛行速度快。雌蟲吸食哺乳動物血液,雄蟲則以植物汁液為食,常見于田野、水邊。
綜合釋義
“蝱蚋”泛指虻科和蚋科的小型吸血昆蟲,二者均對人類和牲畜造成騷擾,且幼蟲均需水生環境發育。因體型微小、習性相近,常被連用描述吸血害蟲。需注意防護,避免被叮咬引發皮膚紅腫或疾病傳播。
《蝱蚋》(méi réi)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指代一種小型昆蟲。
《蝱蚋》的部首可以拆分為蟲部和石部。它的總筆畫數是14畫。
《蝱蚋》這個詞的來源較為晦澀。在漢語中,一般認為它是一個古老的詞彙,但具體出處和意義的變化很難考證。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蝱蚋」。
在古代,蝱蚋的漢字寫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由于無法得知确切的古時寫法,我們隻能猜測它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1. 我在花園中發現了一隻蝱蚋。
2. 這種蝱蚋會給莊稼造成很大的損害。
蝱蚋的組詞有:蝱蚋症、蝱蚋蟲、蝱蚋怕光。
與"蝱蚋"近義的詞語有:水蚤、跳蚤。
與"蝱蚋"反義的詞語是:大型昆蟲。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