潑油救火的意思、潑油救火的詳細解釋
潑油救火的解釋
用油去撲滅火焰。比喻使用的方法不對頭,不僅于事無補,反使情況更加嚴重。《三國演義》第七四回:“ 龐德 原係 馬超 手下副将,不得已而降 魏 ……今使他為先鋒,是潑油救火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五回:“他一面在這裡服藥,一面在那邊戕伐,踫了個不知起倒的醫生,還給他服點燥烈之品,正是‘潑油救火’,恐怕他死得不快罷了。”
詞語分解
- 潑的解釋 潑 (潑) ō 猛力倒水使散開:潑灑。潑街。潑墨(中國畫技法之一)。潑水。潑冷水(喻打擊人的情緒)。 野蠻,不講理:潑辣(a.兇悍;b.有魄力。均亦作“撥剌”)。潑皮(流氓)。撒潑。潑婦。 有魄力:他
- 救火的解釋 在火災現場進行滅火和救護工作詳細解釋.滅火。《左傳·昭公十八年》:“ 陳 不救火, 許 不弔災,君子是以知 陳 許 之先亡也。”《韓詩外傳》卷十:“ 晉平公 之時,藏寶之臺燒,士大夫聞者,皆趨車馳
網絡擴展解釋
“潑油救火”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用錯誤的方法處理問題,反而使情況更加惡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字面意思:救火時用油澆灑,不僅無法滅火,反而助長火勢。
- 比喻義:指處理問題的方法不當,導緻事态進一步擴大或複雜化。
2.出處與背景
- 文學來源:出自明代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原文提到龐德原為馬超副将,投降魏國後被任命為先鋒,這一決策被比作“潑油救火”,暗示用人不當會引發更嚴重的後果。
- 其他用例: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五回也引用此成語,諷刺醫生誤用藥物加速患者病情惡化。
3.結構與用法
- 語法結構:偏正式成語,通常作賓語或定語。
- 感情色彩:中性,多用于批評或警示語境。
- 示例:
“強行用行政手段幹預市場,無異于潑油救火。”
4.近義詞辨析
- 負薪救火:字面指背着柴草救火,比喻消除災禍的方法錯誤,導緻災禍擴大。與“潑油救火”含義高度相似。
5.使用建議
- 適用場景:多用于分析策略失誤、管理失當等情境,強調方法選擇的重要性。
- 注意事項:避免與“火上澆油”混淆,後者側重故意激化矛盾,而“潑油救火”強調方法錯誤的無心之失。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三國演義》原著或成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潑油救火的意思
潑油救火是一個成語,表示在遇到緊急危險的情況下,使用不恰當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它與現實生活中拿油潑火滅火相比,形象地描述了不合適的舉動往往會使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拆分部首和筆畫
潑(氵+撲),油(氵+由),救(手+求),火(火)。
來源和繁體
潑油救火最早出現在《戰國策·趙策二》這篇文章中。它比喻采取不恰當的方法來解決問題,并且加重了問題的程度。在繁體中,潑油救火的寫法是潑油救火。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對于潑油救火的寫法并不統一,有時候會使用“溹”來代替“潑”,并且在“潑”之前會加上“澤”字旁,形成“澆油救火”的寫法。
例句
他在處理緊急情況時不懂得冷靜思考,隻會潑油救火,結果事情變得更加複雜了。
組詞
潑灑、油污、救援、火勢等。
近義詞
瞎拼湊、胡亂應對、不着邊際。
反義詞
得心應手、舉重若輕、妙手回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