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猛虎行的意思、猛虎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猛虎行的解釋

樂府《平調曲》名。《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六·猛虎行》 郭茂倩 題解:“古辭曰:‘飢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栖。野雀安無巢,遊子為誰驕。’”後人作此題者,或寫客行,或寫勸勉,或寫功業未建的苦悶,或以猛虎喻貪暴苛政,題旨不盡相同。 晉 陸機 《猛虎行》:“渴不飲 盜泉 水,熱不息惡木陰。惡術豈無枝,志士多苦心。” 唐 杜甫 《送顧八分文學適洪吉州》詩:“烈士惡苟得,俊傑思自緻。贈子《猛虎行》,出郊載酸鼻。” 仇兆鳌 注:“戒其失身於所往,見朋友相規之意。” 清 侯方域 《送徐吳二子序》:“ 侯子 既放,涉江返棹,栖乎 高陽 之舊廬,日召酒徒飲醇酒,醉則仰天而歌《猛虎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猛虎行”是樂府詩題名,屬《相和歌辭·平調曲》,其核心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和詩人筆下有所延伸,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樂府詩題來源

“猛虎行”最早為樂府舊題,古辭内容強調“饑不從猛虎食,暮不從野雀栖”,以猛虎、野雀喻指誘惑,表達志士堅守節操的決心()。後世詩人沿用此題,但主題逐漸擴展,涵蓋諷喻時政、抒懷言志等。


二、不同詩人的創作内涵

  1. 西晉·陸機
    以“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開篇,借猛虎的謹慎喻志士在亂世中保持高潔,抒發功業未成、立身艱難的苦悶()。

  2. 中唐·張籍
    通過“猛虎白日繞村行”暗諷藩鎮割據時期的暴政,揭露惡勢力橫行、百姓困苦的社會現實。詩中猛虎象征地方權貴,捕食麋鹿則隱喻欺壓百姓()。

  3. 盛唐·李白
    在安史之亂背景下,以“旌旗缤紛兩河道,戰鼓驚山欲傾倒”描繪戰亂慘狀,表達憂國憂民之情,同時暗含對友人遭遇的關切()。


三、文學手法與意象


四、總結

“猛虎行”作為樂府詩題,既保留了古辭的勸誡意味,又在曆代詩人筆下發展為多元化的諷喻載體。其核心是通過猛虎意象,或批判社會現實,或抒發個人志節,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和文學價值。

如需具體詩作原文或賞析,可參考古詩文網、漢典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猛虎行》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猛虎行》是一個詞語,形容一個人或物兇猛勇敢,具有強大的力量和進攻能力。在古代,猛虎被視為最具威嚴與力量的動物,因此,使用《猛虎行》來形容一個人或物的威猛和勇敢。

拆分部首和筆畫

《猛虎行》由兩個漢字組成:猛和虎。

猛的拆分部首是犬,總筆畫數為11。

虎的拆分部首是虍,總筆畫數為8。

來源

《猛虎行》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和民間故事。中國人崇拜虎,将其視為威嚴、力量和勇敢的象征。因此,使用《猛虎行》來形容人或物的威猛與勇敢。

繁體

繁體字中的《猛虎行》為「猛虎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字形與現代略有不同,可以将《猛虎行》的古時候寫法表示為「猛虎行」。

例句

1. 他勇敢無畏,就像一隻《猛虎行》。

2. 這支隊伍宛如《猛虎行》,無堅不摧。

組詞

1. 猛犸象 2. 猛禽 3. 猛獸 4. 猛藥 5. 行雲流水

近義詞

1. 勇猛 2. 雄壯 3. 強悍 4. 豪傑 5. 威武

反義詞

1. 膽小 2. 懦弱 3. 遲緩 4. 虛弱 5. 怯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