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行禮時,袒出上衣之左袖,以左袖插入前襟之右,而露出裼衣;或袒所有衣服之左袖,而露出左臂。古代凡禮事皆左袒。《儀禮·鄉射禮》“司射適堂西,袒決遂” 唐 賈公彥 疏:“凡事無問吉兇,皆袒左,是以《士喪》主人左袒,此及《大射》亦皆袒左,不以兇吉相反,惟有受刑袒右。”
“袒左”是古代禮儀中的一種特殊動作,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定義與形式
指行禮時袒露上衣左袖或左臂的行為。具體操作方式有兩種:一是将左袖插入前襟右側,露出内層的裼衣(禮儀服飾);二是直接袒露所有衣服的左袖,顯露左臂。
使用場合
古代禮儀活動中普遍采用“左袒”,例如祭祀、射禮等吉禮場合。如《儀禮·鄉射禮》記載司射(主持射禮者)需“袒決遂”(袒左袖并佩戴護臂)。但存在例外:受刑時需袒右,以示區别。
文化内涵
這一行為體現了古代“以左為尊”的觀念。在《士喪禮》等文獻中,主人居喪時左袒,而漢代周勃平定呂氏之亂時也通過“袒左”表達效忠正統的象征意義。
文獻依據
唐代賈公彥在《儀禮疏》中“凡事無問吉兇,皆袒左……惟有受刑袒右”,說明袒左是常态禮儀,袒右僅用于特殊刑罰場景。
“袒左”是古代禮儀制度中通過肢體語言表達禮制規範的重要形式,其背後蘊含着方位尊卑、吉兇區分等傳統文化觀念。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釋義進一步了解細節。
袒左是一個含有貶義的詞語,意指為了個人或特定團體的利益而不擇手段地支持、維護他人或團體的言行或觀點。通常袒左指的是盲目、偏袒支極左派的行為,不考慮事實、邏輯和公正。
袒:衣服 (衤) + 旋轉 (關) +又 (又)
左:大 (大) + 至 (厶)
袒左的來源比較明顯,袒意指偏袒、支持,左則是指左派或極左派。這個詞語在近年來互聯網興起的語境中開始流行,多用于網絡讨論中。在繁體字中,袒左不會有太大改變。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存在很多變體,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袒和左的基本形狀和現在的形狀相差不大,隻是一些筆畫的走向和連接稍有不同。
1. 他總是袒左,不顧事實和公正。
2. 這些媒體袒左的報道引發了争議。
1. 袒左派:指盲目偏袒支持極左派的人。
2. 袒右:指盲目偏袒支持右派的人。
3. 批袒左:指批評或反對袒左行為。
1. 偏袒:指偏向一方,對另一方不公正。
2. 偏向:指傾向某方,偏向性的行為。
1. 公正:指客觀、公平、不偏不倚。
2. 中立:指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态度。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