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徙靡的意思、徙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徙靡的解釋

搖曳紛披貌。《文選·宋玉<高唐賦>》:“徙靡澹淡,隨波闇藹。” 李善 注:“徙靡,言枝往來靡靡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徙靡”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xǐ mí,其核心含義為“搖曳紛披的樣子”,多用于描繪自然景物的動态美感。以下是詳細解析:


詞義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物體(如樹枝、水波等)輕柔搖曳、散亂披拂的形态,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中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例如《文選·宋玉〈高唐賦〉》中“徙靡澹淡,隨波闇藹”一句,李善注解說:“徙靡,言枝往來靡靡然”,即形容枝條隨風擺動的柔美姿态。

  2. 構詞分析

    • 徙:本義為遷移、移動,此處引申為“擺動”的動态感。
    • 靡:有“倒下”“分散”之意,此處指散開、披拂的狀态。
      二字組合後,強調一種輕柔而連綿的動感。

文學應用

該詞多見于辭賦中,例如宋玉的《高唐賦》通過“徙靡”描繪了枝葉與水波交相輝映的意境,展現自然景物的靈動之美。後世文學作品中,類似用法常借以烘托環境氛圍。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相關文獻,可參考《高唐賦》原文及古代注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詞義解析

《徙靡》(xǐ mǐ)是一個漢語詞語,常用作形容人物表演時飄逸悲傷的樣子。形容一個人的神态、儀态或行為顯得疲倦、懶散,失去活力,無精打采,情緒低落。

拆分部首和筆畫

《徙靡》的部首是彳(行走的人)和革(革命)。它的拆分部首可以幫助我們記憶。徙的總筆畫數為10,靡的總筆畫數為13。

來源和繁體

《徙靡》在《說文解字》中沒有具體解釋,但在現代漢語中被廣泛使用。《徙靡》是由兩個漢字組合而成,徙表示“遷移”、“改換”,靡表示“衰敗”、“疲乏”。合在一起表示一個人的狀态懶散疲憊,無所作為。

在繁體字中,徙寫作㨗,靡寫作靡。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用字較為繁雜,徙寫作迡。據說這個字最早出現在漢代刻石上,隨後逐漸消失在現代漢字的使用中。

靡在古代寫作縻。這個字在《莊子·逍遙遊》中出現,雕刻在帛書上。

例句

1. 他整日遊手好閑,神情徙靡。

2. 天氣陰沉,整個城市都籠罩在一片徙靡的氣氛中。

組詞

悻悻徙徊、心事重重、垂涎欲滴

近義詞

倦怠、蕭索、疲倦

反義詞

活力四溢、充滿朝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