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渤蕩的意思、渤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渤蕩的解釋

漲潮。《文選·木華〈海賦〉》:“枝岐潭瀹,渤蕩成汜。”一本作“ 渤湧 ”。 李周翰 注:“渤湧,鼓潮也。”一說,為水沖激聲。 清 吳文英 《吳下方言考》卷八:“案渤蕩,水衝激聲,言因衝激遂成汜也。今 吳 中形衝激應聲曰渤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渤蕩(bó dàng)是漢語中一個較為古雅的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籍或文學作品中。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角度解析:

一、本義:形容水勢洶湧激蕩

指水流澎湃、動蕩奔湧的狀态,尤以形容海洋或大江大河的波濤為典型。

古籍例證:

《列子·湯問》載:“渤海之東……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

此處的“渤海”雖未直接使用“渤蕩”,但描繪了渤海連通歸墟的浩渺水勢,為“渤蕩”的意象來源。

二、引申義:喻指世事動蕩或聲勢浩大

由水勢的洶湧引申為局勢動蕩、社會變革,或形容聲勢、氣魄的宏大磅礴。

古籍例證:

《宋書·武帝紀》有“四海渤蕩,三光霾曀”之句,以“渤蕩”喻指天下動蕩不安的局面。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卷,第1434頁。
  2. 《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第三冊,第2381頁。
  3.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98頁。

(注:因該詞屬古語範疇,現代權威詞典釋義趨同,故綜合多部工具書進行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渤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發音:bó dàng
核心解釋:

  1. 形容波浪洶湧:最初指江河或海洋的波浪翻騰景象,如“渤”代指渤海或大海,“蕩”則強調水勢動蕩。
  2. 比喻事物變動不定:引申為形容局勢、情感等的起伏變化,如“渤蕩的思潮”。

二、詳細說明

  1. 本義與文獻依據:
    • 在《文選·木華〈海賦〉》中,“枝岐潭瀹,渤蕩成汜”一句描述潮水湧動形成支流的情景。部分版本寫作“渤湧”,李周翰注釋為“鼓潮也”,即漲潮現象。
    • 清代吳文英在《吳下方言考》中提出另一解釋,認為“渤蕩”是水流沖擊的聲音,吳地方言中以此形容激流聲。

三、不同解釋的辨析

四、用法示例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原文或方言用例,可參考《海賦》及《吳下方言考》相關段落。

别人正在浏覽...

拔叢白餅白衣公卿報差筆伐口誅長生久視潮田塵塵嗔面戲出人命道岸風清弊絶感目還歸好運黑黝黝還元大品惠勒-費曼理論嘉糧将帶解剖進蹈浄土九重牆苴绖隽言妙語拷供跨蹇來體蠟梅黎戶硫黃洛下沒面皮民功蜺旄怒火蟛蚑澎脹匹群騎氣绮談鵲舌涉池十八獄視力表時氣水枯石爛書寫筆倘或間洮汰田舍通性透曉退遯下火像設相央消疏小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