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柳營江的意思、柳營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柳營江的解釋

福建 九龍江 下遊的别稱。六朝時,防守 閩 地的軍隊在此據江阻險,插柳為營,故名。 唐 時曾駐重兵于此。 元 末 陳友定 渡此江,下 漳州 (今 福建省 漳州市 )。 清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福建五·漳州府》:“ 柳營江 :六朝以來,戍 閩 者屯兵於 龍溪 ,阻江為界,插柳為營…… 柳營 之名,自六朝時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柳營江是福建省九龍江下遊河段的古稱,特指今漳州市龍海區江東橋至入海口一帶水域。其名稱源于古代軍事駐防曆史,具有重要的地理與人文内涵,具體解析如下:

一、地理定位與名稱由來

  1. 地理位置

    柳營江屬九龍江北溪下遊,因流經漳州平原核心區域,自古為水路要沖。明代《讀史方輿紀要·卷九十九》載:“柳營江在(龍溪)縣東三十裡,即九龍江之下流也”,其位置對應今漳州台商投資區(角美鎮)至龍海石碼鎮之間的江段。

  2. 名稱起源

    “柳營”取自漢代名将周亞夫駐軍細柳營的典故,象征軍事要塞。唐代陳元光率府兵平定閩南後,在此設立軍營戍守,故稱“柳營江”。清代《福建通志》明确記載:“唐時戍守于此,號柳營江”。

二、曆史功能與文化意義

  1. 軍事關隘

    作為古代漳州門戶,柳營江扼守海陸咽喉。南宋《輿地紀勝》稱其“控扼海道”,明代為防倭寇在此設“柳營江巡檢司”,現存江東橋(宋代稱“虎渡橋”)即為古代屯兵要地。

  2. 交通樞紐

    柳營江是閩南内河航運樞紐,連接月港(明代海貿中心)與内陸。明代《龍溪縣志》載:“商舶多泊柳營江,轉運漳泉貨物”,見證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

  3. 文學意象

    因江水蜿蜒如帶、柳樹成蔭,成為文人詠歎對象。唐代韓愈《送鄭尚書赴南海》有“乘潮至扶胥,更過柳營江”之句,清代《漳州府志》收錄多首題詠“柳江晚渡”的詩作。

三、現代指代與遺存

今“柳營江”作為曆史地名,仍存于江東古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及周邊村落名稱中。九龍江水利委員會沿用“柳營江”作為水文監測點正式名稱,延續其地理标識功能。


權威參考資料:

  1. 《讀史方輿紀要》電子版(國學導航)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401/01dysg/index.htm

  2. 《福建通志·卷三·山川》(福建地方志數據庫)
  3. 萬曆《龍溪縣志·卷二·津梁》(漳州圖書館藏本影印)
  4. 光緒《漳州府志·卷四·藝文》(中國方志庫)
  5. 《九龍江流域志》(福建省水利廳官網)

    http://slt.fujian.gov.cn/ztzl/jljzl/

網絡擴展解釋

柳營江是福建省九龍江下遊河段的别稱,其名稱和地理位置具有以下特點:

一、名稱由來

據、、等多處記載,六朝時期(公元3-6世紀),戍守閩地的軍隊在此憑借江險駐紮,通過「插柳為營」的方式建立防禦工事,因此得名。另有說法認為唐初陳政率府兵南下平亂時曾屯兵此處,延續了該名稱()。

二、地理信息

  1. 所屬水系:九龍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幹流全長258公裡,下遊漳州段因柳營江得名()。
  2. 具體位置:位于今漳州市江東橋一帶,即九龍江西溪與北溪交彙處()。
  3. 水文特征:下遊江面寬闊水流平穩,曆史上具有通航功能()。

三、曆史作用

作為兵家必争之地:

四、文化影響

該地名被移植到台灣台南市,當地「柳營區」即源于此(),印證了閩南文化對台灣的地名影響。

注:以上内容綜合了地理網、漢典、地方志等多方記載,完整資料可查閱《讀史方輿紀要》或福建省水利廳官網()。

别人正在浏覽...

安全網白玉棺頒師保境鼈蓋車跛鼈千裡鏟革昌豐尺诏牀頭出發點丁漕多聞阙疑飯資豐餘副将夫屋官項貴門故例韓馮城憨澀好評烜赫會立劍華緘口無言劍履上殿椒殿姐丈旌弓掘室求鼠課吏恪勤鲮鳢鄰家氓撩勉彊謬浪磨床木邊之目,田下之心牛毛細雨拗項橋拍音朋坐族誅貧瘁七步詩奇齡輕車熟路泉府上指社場使遣調光聽力甕人烏蓲仙韶小毛公諧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