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凸凹的意思、凸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凸凹的解釋

猶凹凸。高低不平。 宋 歐陽修 《答謝景山遺古瓦硯歌》:“敗皮弊網各有用,誰使鐫鑱成凸凹。”《西遊記》第十回:“形多凸凹,勢更崎嶇。”《花月痕》第十回:“西北角疊石為山,蒼藤碧蘚,斑駁纏護,沿山凸凹,池水漣漪。” 清 曹寅 《題電岩塔影樓》詩:“晰喻玻璃似,摶空凸凹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凸凹”是一個由“凸”和“凹”組成的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1. 基本含義
    指物體表面高低不平的狀态,即“凸”表示突出或隆起,“凹”表示凹陷或下陷,兩者結合形容表面不平整、不光滑的形态。例如:“凹凸不平的地面”“凸凹的岩石”。

  2. 單字拆解

    • 凸(tū):高于周圍,如“凸起”“凸透鏡”。
    • 凹(āo):中間低、周圍高,如“凹陷”“凹面鏡”。
      (注:“凹”在特定方言中讀“wā”,但“凸凹”一詞中統一讀“āo”。)
  3. 使用場景

    • 描述物理形态:常用于自然景觀(如山石、地形)、人工制品(如模具、建築表面)的形态特征。
    • 比喻抽象事物:引申為事物發展過程中的起伏波折,如“人生道路的凸凹”。
    • 文學與藝術:古詩詞中常用來增強畫面感,如歐陽修詩句“鐫鑱成凸凹”。
  4. 相關擴展

    • 英文翻譯:對應“convex-concave”,多用于科學或工程領域。
    • 常見搭配:如“凸凹不平”“凸凹有緻”等,強調對比鮮明的立體感。

“凸凹”既是一個描述物理形态的具象詞彙,也可通過比喻表達抽象概念,其讀音需注意“凹”在此詞中讀“āo”。

網絡擴展解釋二

凸凹

凸凹(tū āo)是一個漢語詞彙,用來形容物體表面的形狀或狀态。凸凹的意思是“突起和凹陷不平整的”,形容物體表面的形狀不平坦、不光滑。

拆分部首和筆畫

《康熙字典》将凸凹的部首定義為凵(kān),凵是一個常見的偏旁部首,包含5個筆畫。凸凹中的“凸”包含了5個筆畫,“凹”包含了6個筆畫。

來源

凸凹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人間世》一篇中,用來描繪人的臉部特征。後來,這個詞逐漸廣泛應用于形容物體表面的特征。

繁體

凸凹的繁體字為「凸凹」,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凸凹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凸凹」,和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這塊石頭的表面凸凹不平,很粗糙。

組詞

凸度、凹凸有緻、凸出、凹陷等。

近義詞

凹凸、高低起伏、不平坦。

反義詞

平坦、光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