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戲曲術語。同“ 馬前 ”相對。舊指演員通過增加唱詞、念白和放慢演唱速度以延長演出時間。 田漢 《名優之死》第一幕:“ 鳳仙兒 的《玉堂春》,早就要下了,您沒有來,隻好再叫她馬後。”
馬後在漢語中主要有以下兩種釋義,均屬口語化表達:
指在演員演唱後,伴奏樂器才進行演奏。這種處理方式用于突出演唱内容或制造特定戲劇效果,屬于傳統戲曲音樂伴奏手法之一。
來源: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876頁。
《中國戲曲藝術大系·京劇卷》 文化藝術出版社,2007年。
指事後采取行動或提出意見,含“為時已晚”的貶義色彩,常與“炮”連用為“馬後炮”,比喻事後無用的補救。例如:
“現在提解決方案已是馬後炮。”
“事故發生了才檢查,純屬馬後課。”
來源:
《漢語大詞典》 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第12卷,第103頁。
《俗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2004年,第302頁。
義項 | 場景 | 情感色彩 | 典型搭配 |
---|---|---|---|
戲曲伴奏 | 傳統戲劇演出 | 中性 | 伴奏馬後 |
事後行動 | 日常生活/批評語境 | 貶義(遲滞無效) | 馬後炮、放馬後 |
“馬後”一詞的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在傳統戲曲行業中,“馬後”指演員通過增加唱詞、念白或放慢表演節奏來延長演出時間,通常用于應對突發情況(如重要觀衆遲到)。與之相對的術語是“馬前”(縮短表演)。例如:
在部分語境中,“馬後”衍生出“事後補救”的比喻義,例如: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判斷其含義。若涉及戲曲表演,優先采用第一種解釋;若為日常表達,則可能指向引申義。
百川碧濑不偷刺舉大功率逮行打群架大折多學科豐茸蜂遊蝶舞分心負羸負譴伏羲氏甘麮歌舫規弼橫嶺降雹降落傘賤流澆苛精美絕倫俊鳥開比開單刊書苦刑了願嶙嶙露葵麪闆明遰秘庭凝厲懦熟盤嶔蹁跹痞滿平布慶門确質染化色光神羊兒史乘狩田爽身粉書社宋亭塔尖上功德亡國之音微生五月粜新谷詳評香線仙馭細岑斜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