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爽朗潇灑。《南史·劉孝綽傳》:“第六弟 孝威 ,氣調爽逸,風儀俊舉。” 宋 陶穀 《清異錄·仙宗》:“﹝ 朱起 ﹞年逾弱冠,姿韻爽逸。” 元 耶律楚材 《西域從王君玉乞茶因其韻》之七:“精神爽逸無餘事,卧看殘陽補斷霞。”
(2).豪放超逸。 明 徐渭 《書米南宮墨迹》:“閲 南宮 書多矣,瀟散爽逸,無過此帖。”
“爽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兩個維度解析,主要來源于古典文獻和現代綜合釋義:
爽朗潇灑
形容人的氣質開朗灑脫,舉止自然不拘束。例如《南史·劉孝綽傳》提到劉孝威“氣調爽逸,風儀俊舉”,宋代陶穀《清異錄·仙宗》稱朱起“姿韻爽逸”。元代耶律楚材的詩句“精神爽逸無餘事”也體現了這種超脫的心境。
豪放超逸
多用于形容藝術風格或行為氣度豪邁灑脫。明代徐渭評價米芾書法“瀟散爽逸”,即強調其筆法的奔放自由。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評價性語境,如描述人物風骨(“氣調爽逸”)、藝術作品風格(書法“豪放超逸”),或詩詞中表達悠然心境(“卧看殘陽補斷霞”)。
建議在正式文本中優先采用傳統釋義,網絡釋義需結合語境謹慎使用。
爽逸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感覺舒適、愉快、輕松的狀态或者事物。當我們感受到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或者事情順利、自在的時候,就可以用爽逸來形容。
爽逸由兩個漢字組成,它們分别是:
爽:爻(yáo)+ 丷(bā)+ 丶(zhǔ)+ 冂(jiōng)
逸:辶(chuò)+ 高(gāo)
爽逸這個詞的來源很早,最早可以追溯到《左傳》和《論語》這些古代經典中。現代漢語中,爽逸一詞的繁體字是「爽逸」。
在古代,爽逸的漢字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爽古時寫作「爽」,逸古時寫作「逸」,沒有太多變化。
1. 今天的天氣真是爽逸,陽光明媚,微風輕拂,真讓人心情愉悅。
2. 看到孩子們開心地笑着玩耍,我感到内心非常爽逸。
1. 爽快:指反應迅速、幹脆利落,沒有拖泥帶水的樣子。
2. 逸樂:指心境舒暢、終日愉快的狀态。
輕松、舒適、自在、開朗
壓抑、煩躁、緊張、不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