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革裹尸的意思、马革裹尸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革裹尸的解释

[be wrapped in a horse's hide;death under shield;*** on the battlefield] 用马皮包裹尸体,指军人战死沙场

详细解释

见“ 马革裹尸 ”。


亦作“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谓英勇作战,死于战场。《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於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牀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北齐 朱瑒 《与徐陵请王琳首书》:“诚復马革裹尸,遂其平生之志;原野暴体,全彼人臣之节。”《宋史·崔翰传》:“臣既以身许国,不愿死於家,得以马革裹尸足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记辛亥败兵事》:“余刀俎餘生,受君恩乃不死,今得以马革裹尸幸矣!”《东北人民抗日诗词选·追悼歌》:“抱定决心甘愿效命疆场,马革裹尸誓不生回营。”亦作“ 马革盛尸 ”。 金 何宏中 《述怀》诗:“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踣更何辞。”亦省作“ 马革 ”。《隋书·李圆通陈茂等传论》:“终能振拔污泥之中,腾跃风云之上,符马革之愿,快生平之心,非遇其时,焉能至於此也。” 清 蒋士铨 《冬青树·勤王》:“我 文天祥 官树牙旗,志存马革,敢不戮力勤王提兵破敌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马革裹尸”是一个源自古代战争的汉语成语,以下为其详细解释:

字面意思

指用马皮包裹尸体。古时战马皮革常用于包裹阵亡将士的遗体,既是对其遗体的保护,也体现对牺牲者的尊重。


比喻意义


出处与典故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表明他宁愿战死疆场,也不愿安享晚年。这一典故成为成语的核心来源,后世多用于赞颂军人气节。


用法与示例


近义与反义词


提示:该成语含褒义,常用于赞颂军人或英雄人物。如需进一步了解典故细节,可查阅《后汉书》或相关历史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马革裹尸》的意思

《马革裹尸》是一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忠诚不渝,不怕牺牲的精神。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意指即使马已经死了也要用马皮包裹住尸体,表达了忠诚和不离不弃的意义。

部首和笔画

《马革裹尸》的拆分部首是马,它的笔画数是3。

来源

《马革裹尸》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司马相如传》中,“常山真定勇士,寡人之所钦也。马革裹尸首虏取如拾遗。”这句话形容了司马相如勇猛果敢的精神。

繁体

《马革裹尸》的繁体字是「馬革裹屍」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演变和变革。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写法。但从《史记·司马相如传》中可以确定《马革裹尸》在古代的写法是「馬革裹屍」。

例句

1. 他对工作充满了《马革裹尸》的精神,从不推诿责任。

2. 这位英勇的战士将忠诚和《马革裹尸》的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

组词

忠诚、牺牲、精神、勇猛果敢

近义词

忠诚不渝、舍生忘死、自强不息

反义词

背信弃义、见利忘义

别人正在浏览...

敖包报数兵籍禅枝塍岸池柏丑劣大甲当膺地堰繁祉风飧水宿冯唐已老副室告缗公素规争何筭黄陈皇庄化生焦梧桐驾役金酒鞫案可悯梨枣卢薄緑蕙梅花叠牡钥虐遇娘子关旁听席飘电凭靠跂耸鹊角确切山虫上材觞咏折乏省阁生衍神奸衰裳水西四大家族损生头佬頽年臀部王阙王鲔网罭文英小腹校庆潇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