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畫的品格、格調。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書畫》:“其後 江 南平, 徐熙 至京師,送圖畫院品其畫格。”《宣和畫譜·崔悫》:“至如翰林圖畫院中較藝優劣,必以 黃筌 父子之筆法為程式。自 慤 及其兄 白 之出,而畫格乃變。” 明 李東陽 《書楊侍郎所藏沉啟南畫卷》:“ 沉啟南 以詩畫名 吳中 ,其畫格率出詩意,無描寫界畫之态。”
(2).電影拷貝中的一個畫面。《人民的好總理》:“我們決定:這部影片的素材,要全部保存起來,一個畫格也不能動。”
“畫格”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技法層面
指繪畫中通過格子或方格劃分畫面的構圖技法,用于組織布局、增強畫面秩序感與平衡性。這種技法在古代繪畫中常見,例如通過九宮格輔助定位。
藝術評價層面
表示繪畫作品的品格或格調,用于評價藝術風格與審美高度。例如宋代沈括《夢溪筆談》提到徐熙畫作被送至畫院“品其畫格”,即評定其藝術水準。
指電影膠片中的單個畫面,是構成影片的基本單位。例如:
在部分語境中可表示“規格”“格式”或“人的品格”,但此類用法較少見(參考、6)。
該詞需結合具體領域判斷,繪畫中側重技法與藝術評價,電影中則為技術術語。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夢溪筆談》或電影制作相關文獻。
“畫格”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在繪畫作品中劃分出的各種形式的格子。這些格子可以用來表達不同的圖案、形态或者是起到美觀的作用。
“畫格”可以拆分為“畫”和“格”兩個部分。其中,“畫”的部首是“彐”,總計4畫;“格”的部首是“十”,總計2畫。
“畫格”一詞來源于漢語,屬于現代漢語詞彙。繁體字形為「畫格」。
古時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例如,現在的“格”字在古時寫作“革”,同樣在“紉”字中的“纟”是古代對“線”字的寫法。
1. 這幅畫用了不少畫格來劃分各個部分。
2. 他在畫中運用了細小的畫格,展示了獨特的藝術技巧。
畫格的相關組詞有:畫面、畫筆、畫布、工筆畫、素描等。
近義詞有:繪格、畫欄、畫區。
反義詞可以是畫面整體,也可以是沒有進行劃分的畫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