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文侯出遊,看見一路人把皮袍反過來穿,文侯問其故,路人答說因為愛惜皮袍上的毛。文侯不禁感歎說皮袍的襯裡如果磨破,其上的毛也就無所依憑了。見漢 劉向《新序》卷二·雜事。後比喻不重根本,因小失大。《魏書》卷七·高祖紀上:“去秋淫雨,洪水為災,百姓嗷然,朕用嗟愍,故遣使者循方赈恤。而牧守不思利民之道,期于取辦。愛毛反裘,甚無謂也。”
“愛毛反裘”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詳細解析:
“愛毛反裘”字面指因愛惜皮毛而将皮衣反穿(古人穿裘衣時毛朝外,反穿則毛朝裡),比喻做事本末倒置、因小失大,過分關注次要部分而忽視根本。含貶義,強調輕重不分、主次颠倒的愚昧行為。
成語源自西漢劉向《新序·雜事二》中的故事:
魏文侯出遊時,見路人反穿皮衣背柴草,詢問原因,路人答“愛其毛”。魏文侯指出:“若皮衣的裡子磨破,毛将無所依附。”以此警示若忽視根本,表面維護終将徒勞。
該成語常用于批評決策或行為中忽視核心問題、追求表面利益的現象,提醒人們需分清主次矛盾。例如企業管理中,若過度削減研發投入以追求短期利潤,即符合“愛毛反裘”的寓意。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故事或例句,可參考《新序·雜事二》原文及權威詞典釋義(如漢典、搜狗百科)。
愛毛反裘(ài máo fǎn qiú)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對待他人時,能以對方的利益為先,不計較自己的得失。
拆分部首和筆畫:
愛(爪手):爪手是部首,拼音為zhǎo,有4畫;
毛(毛線):毛線是部首,拼音為máo,有4畫;
反(又):又是部首,拼音為fǎn,有4畫;
裘(裙子):裙字是部首,拼音為qiú,有12畫。
來源:
《孟子·梁惠王上》:“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子巧則母不病,妻烝則夫不妒;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這段文字意思是,如果你愛護他人,别人也會回報你的愛;如果你尊重他人,别人也會尊重你。這個成語由此産生。
繁體:
愛毛反裘
古時候漢字寫法:
愛(衣月心):
攵(提筆):
氵(水):
冫(冰):
月(月亮):
心(心髒):
衤(衣服):
反(又):
裘(裙子):
例句:
他總是愛毛反裘,對待他人一直非常體貼。
組詞:
關愛、毛病、反饋、裘馬、裘履
近義詞:
愛屋及烏
反義詞:
丢人現眼、自私自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