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憂慮禍患。《荀子·大略》:“先患慮患謂之豫,豫則禍不生。”《三國志·魏志·楊阜傳》:“惟陛下慮患無形之外,慎萌纖微之初。” 宋 蘇轍 《曆代論一·漢文帝》:“為天下慮患,而使好名貪利小丈夫制之,其不為 鼂錯 者鮮矣!” 清 龍啟瑞 《讀<曹參傳>書後》:“且 參 能幸而薨於 孝惠 之世耳,使天假之年得見 呂後 、 産 、 祿 之事,不知 參 将以歌謼日飲者治之耶,抑皇然慮患之不暇給也?”
“慮患”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憂慮禍患,強調對潛在危險的警惕和防範。以下從詞義、出處及用法等方面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語境下的用法,可參考《荀子》《孟子》等典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典)。
《慮患》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提前考慮和擔憂可能發生的問題或災難。它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分别是“慮”和“患”。慮指思考、考慮,患指災難、禍害。
《慮患》的部首是“心”,表示與情感、心思有關。它共有17個筆畫。
《慮患》是古代漢語詞彙,出自《論語·為政篇》:“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關’臨之,刺 ‘慮患’,而不豫兮。”由于曆史演變,現今一般使用簡體字“慮患”,相應的繁體字為“慮患”。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以《康熙字典》為例,它的寫法是“虍屍買冖冖”。
1. 一個明智的領導者會時刻慮患國家的安全。
2. 在重要決策之前,我們應該充分慮患各種可能的後果。
組詞:反複思慮、深入慮患、提前慮患
近義詞:憂患意識、預見風險
反義詞:不慮患、蠻幹、輕率行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