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散的意思、費散的詳細解釋
費散的解釋
(1).指超越規定去放赈濟民。《魏書·李平傳》:“ 武川鎮 民飢,鎮将 任款 請貸未許,擅開倉賑恤,有司繩以費散之條,免其官爵。”《舊唐書·食貨志下》:“其 江 淮 義倉,下濕不堪久貯,若無船可運,三兩年色變,即給貸費散,公私無益。”
(2).糜費喪失。《舊唐書·孝友傳·李日知》:“卒後,少子 伊衡 ,以妾為妻,費散田宅,仍列訟諸兄,家風替矣。”
詞語分解
- 費的解釋 費 (費) è 用錢財:花費。消費。 用,消耗:費事。費時。費解。煞費苦心。 需用的錢財:費用。學費。 姓。 省 筆畫數:; 部首:貝; 筆順編號:
- 散的解釋 散 à 分開,由聚集而分離:分散。解散。渙散。散落。散失。散逸。 分布,分給:散布。散發(?)。天女散花。 排遣:散心。散悶(坣 )。 解雇:他幹的不好,讓那家飯店給散了。 集聚 散 ǎ 沒有約束,
網絡擴展解釋
“費散”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綜合了不同來源的釋義及曆史用例:
-
超越規定赈濟百姓
該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指官員未經許可擅自開倉放糧赈災。例如《魏書·李平傳》記載,武川鎮将任款因擅自開倉赈濟饑民,被“有司繩以費散之條,免其官爵”。類似案例也出現在《舊唐書》中,描述江淮義倉因管理不善導緻糧食變質,最終被迫低價處理,造成公共資源浪費。
-
財物浪費或消耗
指金錢或資源的無節制散失,既包含客觀消耗(如項目資金使用不當),也含主觀揮霍。例如《舊唐書·孝友傳》提到李日知之子“費散田宅”,因揮霍家産引發家族糾紛。現代語境中多用于勸誡節約,如“避免費散資源”。
補充說明:
-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常見于曆史文本或特定語境。
- 其核心語義強調“不合理的消耗或管理”,兼具客觀描述與批評意味。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文獻引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費散(fèi sǎn)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
費散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拆分部首為“貝”和“散”,總共有12個筆畫。費散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山木》:“豈不散哉?宇宙之所以費散也。”
繁體字“費散”将“貝”換成了“貝”,而筆畫數仍為12。
在古時候,費散的寫法可能有所差異,但基本上保持了現代的形态。例如在《說文解字》中,費散的形狀與現代非常相似。
以下是費散的兩個例句:
1. 她的努力都費散在了空氣中。
2. 他的語言雖然簡單明了,但意思費散不太容易理解。
除了費散這個詞以外,還有一些相關的組詞,如費力、散漫等。而近義詞可以包括耗散、消散,反義詞可能是集聚、凝聚等。
希望以上内容符合你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