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樂府清商曲辭《西曲歌》名。《舊唐書·音樂志二》:“《烏夜啼》, 宋 臨川王 義慶 所作也。 元嘉 十七年,徙 彭城王 義康 於 豫章 。 義慶 時為 江州 ,至鎮,相見而哭,為帝所怪,徵還宅,大懼。妓妾夜聞烏啼聲,扣齋閤雲:‘明日應有赦。’其年更為 南兗州 刺史,作此歌……今所傳歌似非 義慶 本旨。”又為琴曲名,即《烏夜啼引》,與《西曲歌》義同事異。
(2).琴曲名,即《烏夜啼引》。與《西曲歌》義同事異。《樂府詩集·琴曲歌辭四·烏夜啼引》引 唐 李勉 《琴說》:“《烏夜啼》者, 何晏 之女所造也。初, 晏 繫獄,有二烏止於舍上。女曰:‘烏有喜聲,父必免。’遂撰此操。” 唐 元稹 《聽庾及之彈<烏夜啼引>》詩:“君彈《烏夜啼》,我傳樂府解古題。良人在獄妻在閨,官家欲赦烏報妻。”後世所見《烏夜啼》,内容多為男女戀情。 清 餘懷 《闆橋雜記·轶事》:“為唱當時《烏夜啼》,青衫淚滿 江 南客。”
(3). 唐 教坊曲名, 南唐 後主 李煜 用為詞牌名。 宋 人 歐陽修 、 趙令畤 等多用之。見《詞譜》卷六。
(4).曲牌名。屬南呂宮,南北曲均有,北曲較多用,字數與詞牌不同,多用在套曲中《玄鶴鳴》曲牌之後。南曲字數與有的詞牌如别名為《聖無憂》的詞牌前半段相同,作為引子。
烏夜啼是漢語古典文學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詞彙,具體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詞源與基本釋義
“烏夜啼”字面指烏鴉在夜晚啼鳴。《漢語大詞典》釋為“烏鴉夜啼”,常與孤寂、離别等情感關聯。古代民間視烏鴉夜啼為不祥之兆,後演化為詩歌意象,烘托凄涼氛圍。
文學體裁與曲調名
作為樂府詩題,“烏夜啼”屬清商曲辭,起源于南朝劉宋時期。《樂府詩集》載其本為民間歌謠,後成為固定曲調名,多抒寫哀怨之情。唐代教坊曲中亦保留此調,後發展為詞牌名,代表作品如李煜《烏夜啼·昨夜風兼雨》。
詩詞中的象征意義
該意象在詩詞中常隱喻人生際遇或家國憂思。例如,李白《烏夜啼》以“黃雲城邊烏欲栖,歸飛啞啞枝上啼”暗喻仕途失意;陸遊《烏夜啼》借“纨扇婵娟素月,紗巾缥缈輕煙”寄托晚年孤寂。
曆史典故引用
《晉書·謝尚傳》記載:“尚為鎮西将軍,嘗着紫羅襦,據胡床,聞烏夜啼,知有赦。”這一典故使“烏夜啼”衍生出“吉兆”的别解,但後世文學創作仍以悲涼意境為主流。
“烏夜啼”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文學體裁和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可從以下三方面解釋:
“烏夜啼”作為成語,發音為wū yè tí,由“烏”(烏鴉)、“夜”(夜晚)、“啼”(鳴叫)三字組成。
樂府舊題
詞牌名
李白《烏夜啼》
李煜《烏夜啼》
“烏夜啼”在不同語境中均以“烏鴉夜啼”為核心意象,但具體含義隨體裁變化: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作品,可參考李白的《烏夜啼》全文 或李煜詞作的賞析。
敖惱敗撮鳥罷勞弊故采桑子瞠然程式動作陳見敕牓癡倒充熾初昕錯解促狹鬼大沽之戰盜采德馨彫镌豆緑短日飯前費引風火性風派人物貫注鬼诹見情教齡戒難精到金湯之固九流十家鸠署稽仰誇目曠廓狼子獸心魯連辭賞盧行者門皂民事責任密石能謀善斷貔貍千次牆根起浪逡循日朘月削喪元上氣不接下氣慎獨攝知投文外使微子現案閑竄相倍限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