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羣氓的意思、羣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羣氓的解釋

1.衆民。

詳細解釋

衆民。《文選·張協<七命>》:“羣氓反素,時文載郁。” 呂向 注:“羣氓,民也。” 明 高啟 《寓感》詩:“蚩蚩此羣氓,幾人出其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羣氓(qún méng)是漢語古語詞,現多寫作“群氓”,指代普通民衆或底層百姓,常含貶義色彩,強調其未受教化、缺乏獨立意識的狀态。以下是詳細釋義及權威來源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普通民衆

    指未掌握知識或社會資源的底層大衆,常與統治階級、精英階層相對。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第12卷,第1283頁(ISBN 9787540231722)。

    例:《管子·君臣上》:“百姓羣氓,無所選其力。”

  2. 愚昧無知者

    隱含對民衆蒙昧狀态的批判,多見于古代文獻的精英視角。

    來源:《辭源》(第三版)第4冊,第2896頁(商務印書館,2015年)。

    例:唐·柳宗元《答元饒州論政理書》:“此弊不過逋租匿役,羣氓之常态耳。”


二、詞源與演變


三、現代使用場景

  1. 文學批評:形容被奴役或未覺醒的群體(如魯迅《文化偏至論》)。
  2. 社會理論:指易被煽動的集體無意識群體(參考勒龐《烏合之衆》概念)。
  3. 使用注意:當代語境需慎用,避免對民衆的貶損傾向。

四、權威文獻例證


參考資料: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商務印書館編輯部.《辭源》(第三版). 商務印書館, 2015.
  3. 王力.《古代漢語詞典》. 中華書局, 2000.

網絡擴展解釋

“羣氓”(現多寫作“群氓”)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下有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古代用法
    指普通民衆,多用于中性或略帶貶義的語境。如《文選·張協<七命>》中“羣氓反素,時文載郁”,呂向注“羣氓,民也”。明代高啟《寓感》詩“蚩蚩此羣氓”也延續了這一用法。

  2. 現代含義
    指缺乏理性思考、易受群體意識影響的同質化人群,常含貶義。這類群體傾向于極端化接受或拒絕觀點,拒絕複雜思考。

二、詞義演變

三、使用注意

四、相關擴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文選》及社會心理學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頒師遍覽邊套敝邑不分彼此逋賦不顧一切步戰慚歎程式計數器出産翠筠管邨煙戴任憚服甸侯蹀跶帝宅洞然洞視翻引錢非雲寡情薄意含斂號啕大哭慌作一團奸行解印绶金玦緊俏镌谕跼踀居歆舉意慷慨激昂咔唑快惬龍蹲描朱末減謀財膩垢潘灡飄泠瓊扉榷管遂心如意蘇州彈詞檀炷钿窩佻狎呫畢團扇土談怢愉完集問軍祥禾象壽歇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