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名冊。《魏書·盧同傳》:“自今敍階之後,名簿具注加補日月,尚書印記,然後付曹。”
“名簿”是漢語詞彙,指用于記錄人員信息的冊子或名單,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發音為míng bù,指登記姓名的簿冊,屬于書面用語。核心功能是記錄人員信息,常見于組織管理、戶籍登記等場景,例如“戶口名簿”。
二、詳細說明
三、使用場景
四、補充說明
名簿不僅限于簡單名單,還可能包含補充信息(如職務、日期等),需加蓋官方印章以确認有效性。
名簿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名”和“簿”。
“名”是一個意思是名字、稱號的字,可以單獨使用表示人的名字。
“簿”是一個意思是記錄、記載的字,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右邊的“虍”表示老虎,左邊的“頁”表示紙。組合在一起表示用紙來記錄和記載的意思。
整個詞語“名簿”有七個筆畫,分别是:“一、丨、丨、一、㇏、丿、丨”。
名簿源自于中國古代文字,最早出現在《周禮·地官之禮》一書中,意為記錄國家和官員名字的冊子。
在簡化字中,名簿的寫法保持不變,繁體字也是如此,隻是筆畫結構稍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中,名簿的寫法是類似于現代的簋字,隻是在下邊加上一個“名”字旁,表示記錄人名的具體用途。
1. 這是一本班級名簿,上面記錄了每位同學的基本信息。
2. 政府制定了一份選民名簿,用于記錄合法選民的信息。
1. 名冊:名冊是指記錄名字的冊子,與名簿含義相似。
2. 黑名單:黑名單是指被列入不受歡迎或禁止接觸的人名單。
3. 白名單:白名單則相反,是指被認可或特别優待的人名單。
近義詞有很多,根據上下文不同可以表達不同的意思,如花名冊、學生名冊、員工名冊等。
反義詞可以根據具體情境來選擇,比如沒有記錄的名單或沒有名單的情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