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露田的意思、露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露田的解釋

北魏 田制,有露田、桑田、麻田之别。種谷物之田謂之“露田”。《魏書·食貨志》:“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 章炳麟 《訄書·定版籍》:“今之大6*法,自池、井、海、堧有鹽而外,露田稻冣長,黍稷粱麥各有品也。居宅與樹蓺之地次之。” ********* 《土地與農民》一:“﹝ 北魏 孝文帝 均田法﹞均田法的大要是把田地分為露田與桑田二類……露田,即種谷的田。”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露田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露田”是中國北魏至隋唐時期均田制中的一種土地類型,主要用于種植谷物,是當時國家分配土地、征收賦稅的重要依據。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露田是北魏均田制下按人口分配的耕地,與“桑田”“麻田”并列,專用于種植糧食作物(如稻、黍、麥等)。其名稱可能源于“露天耕作”或“不設圍欄的田地”之意。

  2. 曆史背景與分配規則

    • 北魏孝文帝時期推行均田制,将土地分為露田、桑田、麻田三類。
    • 分配标準:男子15歲以上授露田40畝,女子20畝;奴婢與平民同标準,耕牛每頭30畝(但限4頭)。
    • 使用限制:露田屬于國有土地,不可買賣或繼承,受田者去世後需歸還國家。
  3. 功能與作用

    • 經濟基礎:通過分配土地保障農民生計,促進農業生産恢複。
    • 賦稅依據:露田是政府征收田賦的主要來源,強化中央財政控制。
    • 抑制土地兼并:限制土地私有化,緩解南北朝時期的土地矛盾。
  4. 後續演變
    北魏的露田制度為隋唐均田制奠定了基礎,唐代雖調整了土地分類(如“口分田”),但其核心理念仍延續了北魏模式。

若需進一步了解均田制的具體實施細節或相關史料,可參考《魏書·食貨志》及李大钊《土地與農民》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露田的意思:

露田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田地上露出的一片地面,即露出土來的部分。

露田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部首:雨、田
筆畫:15畫

露田的來源:

《露田》是一個漢字詞語,是通過組合“雨”、"田"兩個字形成的。在古代農業社會中,田地是最基本的農作物種植地,而有時由于水流沖刷、地殼運動等原因,使得一部分土地露出地表,形成露田。

露田的繁體字:

露田的繁體字為「露田」。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漢字的寫法,露田的古字形為「露」的上方加上「田」,兩個字形結合形成新的字形。

露田的例句:

1. 農民們在山上開辟了一片露田,種植蔬菜。

2. 昨晚的暴雨導緻露田泥濘不堪。

露田的組詞:

露田沒有常見的組詞。

露田的近義詞:

露田沒有常見的近義詞。

露田的反義詞:

覆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