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路在口邊。亦比喻生活出路是可以找到的。《何典》第六回:“老話頭:路出嘴邊。你既識了三文兩字,一肚皮‘春秋’的,憑你天涯海角,那裡不弄口閑飯吃了!”
“路出嘴邊”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意為“路在口邊”,比喻通過詢問或主動溝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也指依靠語言能力謀生。其核心含義強調主動尋求幫助或利用口才開拓出路。
二、出處與用法
三、結構與讀音
四、現代應用
多用于鼓勵積極溝通或強調語言的重要性,例如:“遇到困難别怕,路出嘴邊,多請教他人總能找到辦法。”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古籍用例或方言變體,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路出嘴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所說的話出自内心,真實不做作。
《路出嘴邊》這個成語拆分為:路(辶)出(冂)嘴(口)邊(辶)。
其中,部首辶表示走路,部首冂表示出,部首口表示口腔。
它的總筆畫數為14畫。
《路出嘴邊》這個成語源自于《莊子·外物》:“夫端而實處者也,道路出于嘴邊而民之所利也。”原意是指言語的真實與實用。後來被用來形容人說話直率、真誠。
在繁體字中,《路出嘴邊》的寫法為「路出嘴邊」。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路(辶)的寫法為“路而字辶”;出(冂)的寫法為“出而字冂”;嘴(口)的寫法為“嘴而字口”;邊(辶)的寫法為“邊而字辶”。
他是個誠實的人,說話總是路出嘴邊,從不掩飾。
1. 路徑:指出行的道路或方法。
2. 出口:指一條通向外界的道路或門。
3. 嘴唇:指口腔周圍的肌肉組織。
4. 邊境:指兩個國家或地區之間的交界處。
真口實說、實話實說
虛僞言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