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許的意思、諧許的詳細解釋
諧許的解釋
謂取得一緻而贊許。 清 姚鼐 《祭朱竹君學士文》:“自處京師,君日從語,執拒相諍,卒承諧許。”
詞語分解
- 諧的解釋 諧 (諧) é 和,配合得當:和諧。諧調(俹 )。諧音。 滑稽:诙諧。諧趣。諧谑(诙諧逗趣)。亦莊亦諧(既嚴肅又诙諧)。 (事情)商量好,辦妥:事諧。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許的解釋 許 (許) ǔ 應允,認可:許可。允許。特許。 承認其優點:贊許。嘉許。 預先答應給與:許諾。 女方接受男方求親:許配。許嫁。以身相許。 或者,可能:也許。或許。 處,地方:何許人。 表示約略估計的詞
網絡擴展解釋
“諧許”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諧許(拼音:xié xǔ)指通過協商或讨論後,雙方達成一緻并相互認可、贊許的行為。該詞常用于描述意見或立場統一後形成的共識狀态( )。
二、詞義分解
-
諧(xié)
- 本義為和諧、協調,如“諧音”“諧調”。
- 引申為诙諧幽默,如“亦莊亦諧”。
- 另一層含義指事情協商成功,如“事諧”()。
-
許(xǔ)
- 表示認可或應允,如“許可”“許諾”。
- 亦可指贊許或承諾,如“嘉許”“許配”()。
三、例句與出處
- 文獻用例:清代姚鼐在《祭朱竹君學士文》中提到:“自處京師,君日從語,執拒相諍,卒承諧許。”
此句描述兩人通過争論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 )。
四、其他說明
- 結構分析:聯合式結構,由“諧”(協調)和“許”(認可)共同構成複合詞()。
- 適用場景: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如學術讨論、協商談判等需達成一緻的場景。
若需更詳細文獻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清代文集相關注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諧許》的意思
《諧許》是一個中文詞彙,意思是相互協調、和諧一緻地許諾或答應。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諧”和“許”。
拆分部首和筆畫
“諧”字的部首是“讠”,它有9個筆畫;“許”字的部首也是“讠”,它有6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諧許》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諧”字的寫法為「諧」,而“許”字的寫法為「許」。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諧許》中的“許”字可以寫作“許”,“諧”字可以寫作“諧”。
例句
1. 他們在會議上諧許了關于新項目的合作計劃。
2. 我們需要在團隊中彼此諧許,才能更好地達成目标。
組詞
諧和、同許、互許、許可
近義詞
答應、允諾、承諾
反義詞
拒絕、否定、不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