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疏散的意思、疏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疏散的解釋

(1) [disperse]∶把集中的或稠密的分散開

疏散人口

(2) [scattered]∶稀疏而分散;疏落

這一帶比較荒涼,隻有些疏散的村落

詳細解釋

亦作“疎散”。亦作“踈散”。閑散;放達不羁。 南朝 宋 謝靈運 《過白岸亭》詩:“榮悴疊去來,窮通成休戚。未若長疏散,萬事恒抱樸。” 唐 皎然 《雜興》詩之六:“疏散遂吾性,栖山更無機。” 清 宋曹 《題李鏡月遊七星岩圖》詩:“披圖發長嘯,翛然樂疏散。”《古今小說·衆名姬春風吊柳七》:“ 柳耆卿 卻是踈散的人,寫過詞,丢在一邊了,那裡還放在心上。” ********* 《遲桂花》:“我哩,本來也已經入了中年了,百事原都看得很穿,又加以這十幾年的疏散和無為,覺得在這世上任你什麼也沒甚大不了的事情。”

亦作“疎散”。亦作“踈散”。1.分散;離散。 唐 駱賓王 《疇昔篇》:“賓階客院常踈散,蓬徑柴扉終寂寞。自有林泉堪隱栖,何必山中事丘壑?” 唐 吳士矩 《飲後獻時相》詩:“一夕心期一種歡,那知疏散負杯盤。” 宋 柳永 《浪淘沙》詞:“豈暫時疏散,費伊心力。”

(2).疏落;稀疏。 唐 杜甫 《太平寺泉眼》詩:“招提憑高岡,疏散連草莽。” 高士其 《天的進行曲》:“天空就是疏散的天體,天體就是密集的天空。”

(3).排遣;發散。 唐 杜甫 《白沙渡》詩:“水清石礧礧,沙白灘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疎散。”《紅樓夢》第十九回:“不過偶感風寒,吃一兩劑藥疏散疏散就好了。” 冰心 《莊鴻的姊姊》:“待要痛哭一場,稍洩我心中的悲痛,但恐怕又增加祖母和叔叔的難受,隻得走出來疏散。”

(4).使松動;活動。《紅樓夢》第七五回:“ 賈母 道:‘天天打掃,況且是極平穩的寬路,何不疏散疏散筋骨也好?’”

(5).使人或物散開。 ********* 《英勇抗戰三年中的五一節》:“即在大後方,也不是密集于城市,而是以疏散各地的姿态出現。” 郭沫若 《洪波曲》第八章一:“一切公私機關或個人已經加緊在疏散了。” 魏巍 《東方》第四部第一章:“還有人主張先把車輛向後疏散免遭空襲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疏散是現代漢語中兼具動詞與形容詞屬性的多義詞項,其核心語義可歸納如下:

一、動詞用法 指有組織地将密集的人或事物分散轉移至安全或合理位置。例如:

  1. 戰時狀态下,政府需快速疏散居民至防空洞。
  2. 消防演練包含疏散通道使用教學,确保火災時人群能有序撤離。

二、形容詞用法 描述空間分布稀疏、間隔較大的狀态。例如:

  1. 地質報告中常見「岩層結構疏散」表述,指岩石顆粒間隙較大。
  2. 古詩詞「星鬥疏鐘斷續聲」中的「疏」與「疏散」詞義相通,均表稀落之意。

該詞在安全生産、城市管理、文學描寫等領域的應用,均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詞性及内涵。動詞用法強調動态過程,形容詞用法側重狀态描述,二者存在語義關聯但不可混用。

網絡擴展解釋

“疏散”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人群、物資或工業設施因安全需求而分散轉移的行動。核心目的是通過有序分散降低風險,例如在災難、戰争等緊急情況下減少傷亡和財産損失。

二、分類與場景

  1. 按時機劃分

    • 早期疏散:提前預防性轉移(如台風預警時撤離沿海居民);
    • 臨戰疏散:沖突或災害臨近時的快速轉移;
    • 緊急疏散:突發危險中的即時行動(如火災現場撤離)。
  2. 按内容劃分

    • 人口疏散:如地震後轉移受災群衆;
    • 工業疏散:将重要設施分散到安全區域。

三、其他含義

  1. 形容詞用法
    描述“稀疏分散”的狀态,如“疏散的村落”。
  2. 古義延伸
    可表示“不受拘束”或“疏遠離散”,如唐詩中“未若長疏散”表達閑適心境,但現代較少使用此類含義。

四、應用示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疏散措施,可參考政府發布的應急預案。

别人正在浏覽...

八訣邊鋪逼取碧香不斵春花秋月磁療膽虛等叙東洋參洞爥斷後發科打诨撫治恭賀新禧降避幾兒擊戾進程硍朱庫券老鷄頭雷首燎燔列身吝選禮書鸾龍陸稻論讨昧谷濛湧墨守成規幕僚逆退平潮曝背千裡骥戚貌青燈古佛秋娥奇正曲頞渠渠乳燕飛澀體善應舒慢殊遇碎花踏飡田結天文地理桐柏宮同牢仙雀顯問小桀斜幅熙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