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封樁的意思、封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封樁的解釋

宋 代的一種財政制度。凡歲終用度之餘,皆封存不用,以備急需,故稱。 宋太祖 建隆 三年始行于中央,後各地皆有封樁,乃至按月而樁,稱月樁錢,與初意大異。《宋史紀事本末·太祖建隆以來諸政》:“三年八月,置封樁庫。帝平 荊 、 湖 、 西蜀 ,收其金帛,别為内庫儲之,號封樁。凡歲終用度之餘皆入之,以為軍旅饑饉之備。” 宋 葉適 《財總論二》:“於 熙寧 、 元豐 以後,隨處之封樁,役錢之寬剩,青苗之倍息,比 治平 以前數倍。”《續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年》:“以軍用不足,創取 江 、 浙 、 湖南 諸路大軍月樁錢,以上供、經制、系省封樁等窠名充其數。”參見“ 封樁庫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封樁”一詞在不同語境下有多種含義,需結合具體領域或曆史背景理解:

一、宋代財政制度(核心含義)

定義:指将國家財政結餘封存備用,以應對緊急需求。


二、建築工程術語

定義:指管樁施工完成後封閉樁口的工序。


三、引申比喻(較少見)

定義:源自民間水利措施,指用木樁阻擋水流,後比喻阻止事物發展。


注意:曆史文獻中多指財政制度,現代工程領域則為專業術語,需結合上下文區分。

網絡擴展解釋二

封樁的意思

封樁是指在施工或修建建築物時,将樁頂部分進行封閉或覆蓋,以保護樁身免受外界沖擊和環境侵蝕。這種措施可以有效延長樁的使用壽命,提高建築物的穩定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封樁的拆分部首是門和木,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7畫和4畫。

來源

封樁一詞源于古代建築工程中的實踐經驗。在施工時,樁身是重要的支撐結構,為了保護樁的質量和安全,人們開始采用封閉或覆蓋樁頂部分,從而形成了封樁這個詞彙。

繁體

封樁的繁體字為封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封樁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封字的上部是“圭”字旁,下部則為“卩”字旁,樁字的左右構詞部分為“戶”和“木”,整體形狀較為簡潔。

例句

1. 在地震區建設高樓大廈時,非常重要的一項措施是對每根樁進行封樁。

2. 這座橋梁的穩定性得到了保證,因為所有的樁都進行了封樁處理。

組詞

1. 封閉:指将物體或區域封住,使其與外界隔離。

2. 樁基:指建築工程中用于支撐或固定結構的樁體。

3. 封頂:指在建築工程中進行最後一道工序,将屋頂進行封閉。

近義詞

封堵、封閉、封鎖

反義詞

開放、解封、敞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