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候道的意思、候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候道的解釋

古代邊郡為偵察敵情、傳遞軍事情報或應付緊急情況而修築的道路。《宋書·王僧達傳》:“ 僧達 乃自候道南奔。”《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三十年》“ 王僧達 自候道南奔” 元 胡三省 注:“候道,伺候邊上緊急之道也,今沿路列置烽臺者即候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候道”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根據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一、軍事用途的專用道路(主要含義) 指古代邊郡為軍事目的修築的特殊通道,主要用于偵察敵情、傳遞軍事情報或應對緊急情況。該含義源自《宋書·王僧達傳》記載的“僧達乃自候道南奔”,元代胡三省在《資治通鑒》注中明确解釋為“伺候邊上緊急之道”,即沿路設有烽火台等預警設施。

二、射箭術語中的距離單位(需注意字形差異) 若寫作“侯道”(“侯”非“候”),則指箭靶與射者之間的距離,典出《儀禮·大射》:“司馬命量人量侯道與所設乏以貍步。”鄭玄注:“量侯道,謂去堂遠近也。”此含義與軍事道路無關,屬于古代禮儀中的射箭規範。


補充說明:

  1. 部分詞典(如)将“候道”解釋為“等待時機”的成語,但此用法缺乏權威文獻佐證,可能為現代誤傳。
  2. 需特别注意“候”與“侯”的字形差異,二者在古籍中含義截然不同。

網絡擴展解釋二

候道

候道(hòu dào)是一個常用的漢字詞語,形容人們在等候事物發生或者進行的過程中所處的道路或場所。

拆分部首和筆畫

候道的部首是亻(人)和辶(辵),筆畫數為15。

來源和繁體

候道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最早見于《晉書·世祖紀下》:“聞戲田猶未滿,則與諸王于市望之,當路鹹候道。”在古代,候道也被寫作候街。

在繁體字中,候道的寫法是候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候道的漢字寫法是“候街”,其中“街”是指道路。

例句

1. 遊客們在候道上等待着觀看旗幟升起的時刻。

2. 火車站外人們排隊在候道上等候着乘車。

組詞

待候、候車、候機、候選、候鳥

近義詞

伫立、守候、等待、排隊

反義詞

行進、出發、動身、啟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