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麥粉。 徐珂 《清稗類鈔·飲食·青海柴達木人之飲食》:“乳餅以黑麰粉調酥為之。”
“麰粉”指大麥磨成的粉末,其含義和來源可通過以下要點說明:
單字解析
麰(móu)專指大麥,如《孟子·告子上》提到“麰麥”即播種的大麥。古代文獻中,“麰”也指大麥制成的曲(發酵劑),《方言》中郭璞注釋為“大麥曲”。
詞義解釋
麰粉即大麥粉,是将大麥碾磨後的産物。在古代主要用于食物加工或釀酒,例如用作制曲原料。
相關對比
需注意與“虀粉”(jī fěn,粉末/碎屑)區分:前者特指大麥粉,後者泛指粉碎後的物質,且帶有比喻義(如粉身碎骨)。
總結來看,“麰粉”是具體物名,需結合“麰”的農業屬性理解,而“虀粉”更偏向抽象或比喻用法。
《麰粉》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麰和粉。
麰的部首是麥,總共有11個筆畫;粉的部首是米,總共有9個筆畫。
《麰粉》一詞源自于韓國的一個地方性菜名,指的是用麥面制成的粉狀食品。在簡體漢字中寫作《麰粉》,在繁體漢字中寫作《麥粉》。
在古代漢字中,麰的寫法有時候是以“面”字為主,加上一點額外的線條來代表麥的意思;而粉的寫法則是用兩個米字疊加,表達磨碎成粉的意思。
1. 我今天吃了一碗熱騰騰的麰粉湯。
2. 這家餐館的招牌菜就是将新鮮的麥面制成的麰粉。
麰豆、麰韭、麰糕、麰餅、粉砂糖、粉劑、粉末、粉碎、粉刷。
麥粉、小麥粉、面粉。
粗粉、粗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