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曆曆,謂一一可數。 唐 寒山 《詩》之二六七:“青蘿踈麓麓,碧澗響聯聯。”
“麓麓”是一個由“麓”字疊用構成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山腳與林木
“麓”本義指生長在山腳的林木,後引申為山腳的地理位置。例如《說文解字》提到“麓,林屬于山為麓”,即山腳處的森林。
例詞:山麓、嶽麓(如長沙嶽麓山)。
古代官職
在周代,“麓”還指掌管山林苑囿的官吏,如《周禮》中提到的“林衡每大林麓”。
形容清晰可數
部分詞典(如《查字典》《漢語辭海》)指出,“麓麓”通“曆曆”,表示事物一一分明、清晰可辨。
例:古籍中可能用“麓麓”描述星鬥羅列或景物分明。
形容山勢壯麗
另一說認為“麓麓”源自《詩經·旱麓》,用于描繪山勢連綿起伏、景色宏偉。如現代用法中可形容山脈層疊的壯麗景觀。
若需進一步考證具體古籍用例,可參考《說文解字》《周禮》等文獻原文。
《麓麓》是一個漢字詞,讀音為lù lù。它的意思是山腳,即山的底部或腳下。
麓麓的拆分部首為鹿,并且它可以分為11個筆畫組成。
《麓麓》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常用“麓”來指代山腳,而重複使用該字來構成一個詞則是為了加強表達的強調和深度。
麓麓的繁體字為麓麓。
在古時候,麓麓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通常寫作“麓辘”,意思仍然是山腳。
1. 在麓麓的地方,你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甯靜與美麗。
2. 這座城市建在山麓麓的地方,風景非常優美。
麓麓沒有常用的組詞搭配。
近義詞包括山腳、山麓。
反義詞包括山巅、山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