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記的意思、諜記的詳細解釋
諜記的解釋
記載帝王世系及谥號的書。諜,通“ 牒 ”。《史記·三代世表》:“餘讀諜記, 黃帝 以來皆有年數。” 司馬貞 索隱:“諜音牒。牒者,記系諡之書也。”
詞語分解
- 諜的解釋 諜 (諜) é 秘密探察軍、政及經濟等方面的消息:諜報。間(刵 )諜。 古同“牒”,譜錄。 古同“喋”,喋喋。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 記的解釋 記 (記) ì 把印象保持在腦子裡:記憶。記取。記性。博聞強記。 把事物寫下來:記錄。記功。記者。 記載事物的書冊或文字:遊記。日記。大事記。 符號,标識(?):印記。标記。記號。 古時的一種公文:奏
網絡擴展解釋
“諜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
基本釋義
“諜記”指記載帝王世系及谥號的曆史文獻,相當于古代帝王家族的譜系檔案。其中,“諜”是通假字,通“牒”,即簡牒(古代書寫載體),因此該詞也可理解為以簡牒形式記錄的内容。
-
引證與出處
根據《史記·三代世表》記載:“餘讀諜記,黃帝以來皆有年數。”司馬貞索隱進一步注解:“諜音牒。牒者,記系諡之書也。” 這表明“諜記”在古代用于系統記錄帝王血統、谥號及在位時間,屬于曆史編年類文獻。
-
相關延伸
從構詞角度,“諜”本義為刺探情報,但此處因通假關系失去原義,僅保留“牒”的書寫形式含義。這類文獻對研究古代帝王世系和谥法制度有重要參考價值。
該詞是古代史學領域的專有名詞,需結合通假字和文獻背景理解。如需更深入探讨,可參考《史記》及曆代注疏。
網絡擴展解釋二
諜記(dié jì)是指記錄間諜活動的文字或文件。該詞的構成由兩個部分組成:諜(dié)和記(jì)。
諜這個字,是由䜌和讠兩個部首組成。諜字的筆畫數為11畫。諜字的來源比較複雜,最早的出處是《急就篇》中的「 拒賊諜,恃寡而無敵也」,這裡的“諜”字原意是防禦敵人的暗探。到了魏晉時期,《晉書·董元義傳》中出現了“諜”的用法,用于指涉間諜行為。
記這個字,是由言和⺍兩個部首組成。記字的筆畫數為10畫。記字古時候的寫法是有一點差别的,它曾經有一個組成部分叫做“己”,己字的意思是“自己”。後來隨着字形的演變,己和言兩個部分合并,進而發展成為現在的記字。
在繁體字中,諜記直接保留了原始的寫法,沒有做任何的變化。
諜記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有一些變化。在《說文解字》中,出現了“記”的古代寫法:⺍ 亻 口 上 幸,這種寫法用于指涉“記”的意思。而“諜”的古代寫法則沒有特别的記錄。
以下是一些使用諜記的例句:
1. 我正在閱讀一本諜記小說。
2. 他擔任過幾年間諜記者的工作。
3. 這份文件是國家機密的諜記。
諜記沒有明顯的近義詞,因為它是專門用來指涉記錄間諜活動的文字。反義詞可以是公開、公開事務、開放等詞語,與諜記的意思相對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