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陸九淵的意思、陸九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陸九淵的解釋

[Lu JiuYuan] (1139—1193) 與朱熹齊名的南宋著名理學家、教育家。撫州金溪(今屬江西)人。曾結廬講學于象山(今江西貴溪縣南),學者稱象山先生。著作有《陸象山語錄》、《象山先生全集》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陸九淵(1139年-1193年),字子靜,號象山,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心學”創始人。其思想核心強調“心即理”,主張“發明本心”,與朱熹的理學分庭抗禮,世稱“陸王心學”(王指明代王陽明)。以下為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釋義:


一、基本釋義 陸九淵是南宋重要的理學家,江西金溪人。他開創了與程朱理學不同的心學流派,認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主張學問的根本在于向内體認本心,而非向外窮究事物之理《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宋元學案·卷五十八》。

二、核心思想體系

  1. 心即理: 陸九淵提出“心即理也”,認為天理内在于人心,不假外求。道德法則源于本心,而非外在規範《陸九淵集·卷十一·與李宰書》。
  2. 發明本心: 為學之要在于“發明本心”。通過反省内求,去除私欲蒙蔽,恢複心體本然的澄明與至善《陸九淵集·卷三十五·語錄下》。
  3. 易簡工夫: 批評朱熹“格物緻知”的繁瑣支離,主張學問貴在“易簡”,直指本心,當下即是《陸九淵集·卷三十四·語錄上》。
  4. 尊德性: 強調道德實踐的主體性(尊德性),認為應先立乎其大者(确立本心),與朱熹強調知識積累(道問學)形成鮮明對比《陸九淵集·卷一·與邵叔誼書》。

三、曆史地位與影響

四、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

以下是關于“陸九淵”的詳細解釋:

一、人物簡介

陸九淵(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靜,號象山,世稱“象山先生”或“存齋先生”,南宋撫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縣)人。他是著名哲學家、教育家,與朱熹齊名,同為南宋理學代表人物,但主張不同,開創了“心學”體系,為後世“陸王心學”的源頭。


二、核心思想

  1. 心即理
    陸九淵提出“心即理”,認為真理内在于人心,無需外求。名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強調心與宇宙的統一性,主張通過“發明本心”體悟真理。
  2. 尊德性
    與朱熹的“道問學”相對,他重視内在道德修養,認為“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道德實踐應源于本心自覺。
  3. 質疑與治學
    倡導“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強調獨立思考與質疑精神對學問進步的重要性。

三、生平與貢獻


四、曆史地位與影響

陸九淵的學說被明代王守仁(王陽明)繼承發展,形成“陸王心學”,與程朱理學分庭抗禮。其思想強調主體性和内在超越,對東亞儒學影響深遠。


五、著作與評價

主要著作包括《陸象山語錄》《象山先生全集》等。清代學者全祖望評其學說“直截簡易,令人當下有所悟入”。

如需更全面資料,可參考《宋史·陸九淵傳》或相關學術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阿狥閉影擘析蔡暢昌期長跂稱亭陳寅恪大箫刁滑冬寒峰岚槁蘇暍醒癸期貴行凾谷豪臣豪直鶴轸阛肆恚怨回攢箭穿雁嘴記錄金字牌酒杯闊寥狼牙拍料子服理辨轹刍亂視梅紅傘難忘内存怒發派征僻路罄卷缺行讓居入幕賓三麥生活資料食蹠衰悴衰落説的比唱的還好聽太師槅痛快外郵危劇下本顯考賢子小樓羅鸮音遐修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