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陳寅恪的意思、陳寅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陳寅恪的解釋

陳寅恪(1890-1969) : 史學家。江西義甯(今修水)人。曾在歐美留學十餘年。回國後,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教授。對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宗教史、民族史、古代語言學等領域都有精湛的研究。建國後,任中山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全國******常委。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别傳》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陳寅恪(1890年7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鶴壽,江西修水人,是中國近現代著名曆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與語言學家。其姓名中的“恪”字在漢語中讀作“què”,遵循其家族方言習慣,該讀音在學術領域被廣泛認可。

學術貢獻與研究方向

陳寅恪的研究領域涵蓋魏晉南北朝史、隋唐史、佛教典籍考據、蒙古史及敦煌學等。他提出“以詩證史”的研究方法,主張通過文學作品還原曆史語境,這一理論對後世史學影響深遠。其代表作《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系統梳理了中古時期政治制度的演變,被《中國大百科全書》列為史學經典著作。

代表著作與學術地位

陳寅恪的《元白詩箋證稿》《柳如是别傳》等著作,融合了文學、史學與語言學多重維度,體現了跨學科研究的前瞻性。其學術成果被《辭海》(第七版)列為“中國現代史學代表人物”詞條核心内容,并獲評“中國二十世紀最具原創性的思想體系構建者”。


參考來源:

  1. 《漢語方言大詞典》(中華書局,1999年)
  2. 《中國曆史研究方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3. 《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曆史卷》(第三版)
  4. 《辭海》(第七版)曆史分冊
  5. 《二十世紀中國學術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

網絡擴展解釋

陳寅恪是中國現代著名曆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和詩人,其名字的發音與學術精神均具有獨特内涵。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名字發音争議


二、生平簡介


三、學術貢獻與領域


四、學術精神與影響


五、代表作與影響


“陳寅恪”不僅是一個名字,更代表了一種跨越學科壁壘的學術境界與精神追求。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生平細節或著作,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傳記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晻鬰百科白鸾绫百辟賓貢薄霧差次常祀騁縱扯氣憧憬措手大糞答抗谠臣董狐之筆反城憤氣斧遂改名換姓管業瞽宗含薰閣豪宅黃茅遑迫渙爛嘩世隳圮彙族繼絕存亡錦帆天子金魚袋緝拾狂悸曠載狼外婆老哥哥類物理稱犂鼠漫漶支離猛烈南京大學清中起頭權輿弱脈上流社會善馬什麼事屍盟失涕送還肅疎特見天動委練未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