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菉豆的意思、菉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菉豆的解釋

(1).即綠豆。《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六》:“小菉豆稅,每畝與減放三升。”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餘世家 江西 ,見 吉州 人甚惜此果,其欲久留者,則於菉豆中藏之,可經時不變。”

(2).端硯的一種。因硯有眼如綠豆而得名。 宋 葉樾 《端溪硯譜》:“凡有眼之石,在本嵓中,尤縝密溫潤; 端 人謂石嫩則眼多,老則眼少;嫩石細潤發墨,所以重有眼也……夫眼之别者,曰鸜鵒,曰鸚哥,曰了哥,曰雀眼,曰雞眼,曰貓眼,曰菉豆,各以形似名之,翠緑為上。”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菉豆”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分析:

  1. 植物名稱(綠豆)
    在古籍中,“菉豆”常作為“綠豆”的别稱出現,主要用于描述這種豆類植物或相關事物。例如:

    • 《舊五代史》記載後唐莊宗時期減免“小菉豆稅”;
    • 宋代歐陽修《歸田錄》提到江西人用菉豆保存果品。
  2. 硯台類别(端硯)
    指端硯的一種特殊品類,因硯台表面有類似綠豆的天然石眼而得名。這類硯台質地細密,被視為上品:

    • 宋代葉樾《端溪硯譜》記載,菉豆眼硯石屬嫩石,發墨效果佳,翠綠色為最優;
    • 其他硯眼類型還包括鸜鵒眼、貓眼等,以形似命名。

補充說明
“菉”字本身有草本植物之意,與“綠”通假,因此“菉豆”與“綠豆”存在文字演變關系。若需具體文獻例證或更詳細分類,可參考《端溪硯譜》《歸田錄》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菉豆的意思

《菉豆》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菉豆”是一種草本植物,屬于豆科植物,主要分布于亞洲東南部,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拆分部首和筆畫

《菉豆》的拆分部首是“艹”和“豆”,其中“艹”是草的意思,而“豆”則是豆類植物的意思。它的總筆畫數是14。

來源和繁體

《菉豆》這個詞的來源比較古老,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它的繁體字為「菉豆」。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有所不同。關于《菉豆》這個詞,古時候的書寫方式可能會有一些差異,具體可以參考古代字典或古代文獻。

例句

1. 這種菉豆可以用來煮湯,味道很鮮美。 2. 菉豆的種子可以制成藥膏,用來治療皮膚問題。

組詞

與《菉豆》相關的一些組詞有:豆類、豆科、菉草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沒有确切的近義詞與《菉豆》相關。 反義詞:沒有确切的反義詞與《菉豆》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