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簟的意思、冰簟的詳細解釋
冰簟的解釋
涼席。 唐 李商隱 《可歎》詩:“冰簟且眠金鏤枕,瓊筵不醉玉交杯。” 明 楊珽 《龍膏記·酬詠》:“一陣陣悲風凄惋,冰簟與冰肌并徹。堪憐的楚楚冰心,玉骨與玉枕俱寒。怕聽的沉沉玉漏。” 清 方文 《寄懷湯季雲》詩:“疎簾靜捲三山雨,冰簟香分四夢餘。”
詞語分解
- 冰的解釋 冰 ī 水因冷凝結成的固體:冰塊。冰淩。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鎮。冰釋(像冰一樣融化,喻嫌隙、懷疑、誤會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結晶成固體,呈結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腳
- 簟的解釋 簟 à 竹席:竹簟。簟笰(車上的竹席篷)。 竹名:簟竹。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冰簟”是一個漢語詞彙,多用于古典文學或詩詞中,由“冰”和“簟”兩字組成:
-
冰(bīng)
指水凝結成的固體,引申為“寒冷、清涼”之意,常用于形容溫度低或觸感涼爽的事物。
-
簟(diàn)
原指竹席,後泛指編織精美的席子,尤其夏季使用的涼席。例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紅藕香殘玉簟秋”的“玉簟”即指竹席。
組合含義
“冰簟”字面意為“冰涼的竹席”,多用于描寫夏夜或秋日席子的清涼感,常與孤寂、清冷的意境結合。如唐代李商隱《可歎》中“冰簟且眠金镂枕”,或溫庭筠《瑤瑟怨》“冰簟銀床夢不成”,均通過“冰簟”營造幽靜、凄清的氛圍。
使用場景
該詞屬文學化表達,現代口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詩文或仿古創作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冰簟(bīng diàn)是一個具有濃厚文化氛圍的詞彙,下面将為您詳細介紹它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冰簟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冫(bīng)部,表示水的冰态,右邊是簟(diàn)部,表示床席。冰簟共計18畫。
來源:冰簟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簟又叫做竹席,是人們睡覺時用來墊在床上的,冰簟則特指用冰做成的竹席。在古代夏季,人們為了涼爽舒適而創造了冰簟這一獨特的床席。
繁體:繁體字《冰簟》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無差異。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字形的款式和寫法會有一些變化。但據我所知,并沒有特别的古代寫法與冰簟相關聯,所以冰簟在古代的漢字寫法應該與現代相同。
例句:冰簟讓人感到清涼宜人。
組詞:冰涼、冰窖、簟席。
近義詞:冰床、涼席。
反義詞:火爐、溫床。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有任何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