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冰簟的意思、冰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冰簟的解釋

涼席。 唐 李商隱 《可歎》詩:“冰簟且眠金鏤枕,瓊筵不醉玉交杯。” 明 楊珽 《龍膏記·酬詠》:“一陣陣悲風凄惋,冰簟與冰肌并徹。堪憐的楚楚冰心,玉骨與玉枕俱寒。怕聽的沉沉玉漏。” 清 方文 《寄懷湯季雲》詩:“疎簾靜捲三山雨,冰簟香分四夢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冰簟(bīng diàn)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清涼的竹席,常用于古典詩文中描繪夏夜或表達清冷意境。以下從形、音、義及文學用例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形與字義解析

    • 本義為水凝結成的固體,引申為寒冷、清涼之意。此處作形容詞,修飾“簟”,強調席子的冰涼觸感。
    • 形聲字,從竹、覃聲。《說文解字》釋為“竹席”。竹篾編織的席子,因竹材導熱性佳,卧之生涼,故稱“冰簟”。

      來源:《說文解字》《古代漢語詞典》


二、文學意象與用法

“冰簟”多見于唐宋詩詞,承載兩層意境:

  1. 夏夜消暑之物

    如李商隱《可歎》中“冰簟且眠金镂枕”,以冰簟、玉枕并提,渲染閨閣夏夜的清涼陳設。

  2. 孤寂凄清之景

    溫庭筠《瑤瑟怨》“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雲輕”,借冰簟的冷感襯托女子秋夜的孤眠無眠,強化寂寥氛圍。

    來源:《全唐詩》及古典文學評注


三、權威詞典釋義


四、文化關聯

“冰簟”屬中國傳統消暑器物,與“玉枕”“紗櫥”等并提,反映古人利用天然材料應對炎熱的智慧。其文學化用亦體現漢語“以物托情”的審美傳統,賦予日常器物以詩意美感。

來源:中國古代物質文化研究


“冰簟”是兼具實用性與文學性的古典詞彙,其釋義根植于字源、固化于詩境,成為中華文化中獨特的意象符號。

網絡擴展解釋

“冰簟”是一個漢語詞彙,多用于古典文學或詩詞中,由“冰”和“簟”兩字組成:

  1. 冰(bīng)
    指水凝結成的固體,引申為“寒冷、清涼”之意,常用于形容溫度低或觸感涼爽的事物。

  2. 簟(diàn)
    原指竹席,後泛指編織精美的席子,尤其夏季使用的涼席。例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紅藕香殘玉簟秋”的“玉簟”即指竹席。

組合含義
“冰簟”字面意為“冰涼的竹席”,多用于描寫夏夜或秋日席子的清涼感,常與孤寂、清冷的意境結合。如唐代李商隱《可歎》中“冰簟且眠金镂枕”,或溫庭筠《瑤瑟怨》“冰簟銀床夢不成”,均通過“冰簟”營造幽靜、凄清的氛圍。

使用場景
該詞屬文學化表達,現代口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古詩文或仿古創作中,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别人正在浏覽...

弁冕庳側擦邊,擦邊兒殘犷崇緬重沓澹如典笏鵰堂動脈弓多棱鏡剟取督治繁苦飛镝分宥負抱府主鋼管綱紀廢弛告密告馨歸鴻含恨恨怒弘深壞裳爲袴忽突機簧經塗驚乍記事冊祭享軍需品巨纖空弦口劄撈采老實羅毛團把戲門士幂籬明智逆氣仆死橋基三十六鱗省風聖教序攝影學霜髯束椽為柱說喜松華忝冒挽具未曾無貌閑美踃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