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寬容。《南史·謝述傳》:“ 述 語子 綜 曰:‘主上矜 邵 夙誠,自将曲恕。’” 清 林則徐 《批餘保純等呈洋商勸外商節略并義律說帖禀》:“本大臣但知懔遵諭旨,力斷鴉片來源,不能曲恕詭謀,為開門揖盜之事也。”
“曲恕”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寬容,常指在特定情境下對他人的過失或錯誤表現出體諒與寬厚。以下是詳細解析:
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常見于曆史文獻、公文等,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其核心在于“因情勢或情理而寬容”,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籍中的用法,建議參考《南史》《清史稿》等原始文獻。
《曲恕》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曲折寬恕、寬宏大量。
《曲恕》的部首是曰,筆畫數為9畫。
《曲恕》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尚書·洪範》中的記載,其中有“内聖外王,斯文在聞。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的描述。
《曲恕》的繁體字形為「權恕」。
在古代,曲恕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基本上也采用曲折寬恕的意思進行表達。
1. 他雖受了委屈,但仍曲恕他人,表現出寬容的心态。
2. 面對對手的挑釁,他選擇曲恕而不是争吵。
曲線、曲折、心曲、寬恕
寬容、寬宏大量、寬大、仁慈
刻薄、吝啬、嚴謹、苛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