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龙马所衔之甲,上面有图谶。 唐 王维 《谢集贤学士表》:“龟图不能比其词,龙甲不足究其义。” 赵殿成 笺注:“《尚书中候》: 尧 时龙马衔甲,赤文緑色。临坛上,甲似龟,广袤九尺,圆理平上,五色文。有列星之分,斗政之度,帝王録记之数。”
(2).甲胄。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霜戈雪戟,无非武库之兵;龙甲犀渠,皆是 云臺 之仗。” 前蜀 张蠙 《赠李司徒》诗:“金库夜开龙甲冷,玉堂秋闭凤笙低。”
(3). 宋 张元 《雪》诗:“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后因以“龙甲”喻指雪。 元 徐再思 《柳营曲·和听雪》曲:“蚕叶纵横,龙甲琮琤,寒粟玉楼生。”
(4).指红色的蜻蜓。《说郛》卷三一引《戊辰杂抄》:“有大龙蜕于 太湖 之湄,其鳞甲中出虫,顷刻化为蜻蜓,朱色,人取之者病疟。今人见蜻蜓朱色者谓之龙甲,又谓之龙孙。”
“龙甲”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具体解释如下:
图谶之甲
指传说中龙马所衔的甲片,上有预示天命的图谶。例如唐代王维在《谢集贤学士表》中提到“龙甲不足究其义”,引用了《尚书中候》中尧时龙马衔甲的典故。
甲胄/兵器
代指古代战士的铠甲或军事装备。南朝陈徐陵的《为贞阳侯重与王太尉书》中“龙甲犀渠”即用此意,形容精良的武装。
雪的代称
源自宋代张元《雪》诗:“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后人以“败鳞残甲”引申出“龙甲”喻指纷飞的雪花,元代徐再思的散曲中亦有类似用法。
红色蜻蜓的别称
据《说郛》记载,传说大龙蜕鳞后化为朱色蜻蜓,故称“龙甲”或“龙孙”,并认为捕捉此类蜻蜓会致病。
其他补充
以上解释综合了古籍、诗词及民俗记载,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尚书中候》《说郛》等原始文献。
龙甲是一个汉字词语,由“龙”和“甲”两个字组成。
龙的部首是“龙字头”,笔画数为5;甲的部首是“甲字底”,笔画数为5。
龙甲这个词源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的神兽“青龙”,青龙就是指的带着甲胄的龙。在古代士兵中,也有一种特殊的盔甲叫做“龙甲”,用以保护身体。
繁体字“龍甲”与简体字“龙甲”意思相同,只是书写形式略有不同。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形式和现在略有不同,但基本意思相同。例如,古代的“龍”字在左右结构上有一些变化。
1. 他的坚韧精神如同龙甲一般,让他克服了困难。
2. 他戴上龙甲,准备好战斗。
3. 龙甲的外观雄伟壮观,给人一种威严的感觉。
龙甲有以下组词:
1. 龙甲盾:用龙甲制作的盾牌。
2. 龙甲枪:用龙甲制作的长枪。
1. 龙鳞:龙身上的鳞片。
2. 甲胄:古代士兵所穿的盔甲。
1. 麒麟:古代神话中的神兽,与龙甲意义相反。
2. 裸体:没有穿着衣物或盔甲。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