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屦的意思、芒屦的詳細解釋
芒屦的解釋
芒鞋。 宋 蘇轼 《梵天寺見僧守诠小詩次韻》:“幽人行未已,草露溼芒屨。” 明 王守仁 《龍潭夜坐》詩:“草露不辭芒屨溼,松風偏與葛衣輕。” 清 吳偉業 《贈同年嘉定王進士》詩之二:“彊飯卻扶芒屨健,高歌脫帽酒杯狂。”參見“ 芒鞋 ”。
詞語分解
- 芒的解釋 芒 á 某些禾本科植物種子殼上的細刺:針尖對麥芒。初露鋒芒。 像芒的東西:光芒。 多年生草本植物,葉細長有尖,葉除可作綠籬和布置庭園外,又可作造紙原料和編織草鞋,嫩葉可做牛的飼料。 筆畫數:; 部首
- 屦的解釋 屦 (屨) ù 古代用麻葛制成的一種鞋:屦賤踴貴(鞋價低賤而假肢卻很貴,形容 * ,統治者慘無人道,濫施酷刑)。 踐踏。 古同“屢”,接連着。 筆畫數:; 部首:屍;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芒屦”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máng jù,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析:
1.基本釋義
- 字面構成:由“芒”(禾本科植物種子殼上的細刺)和“屦”(古代麻、葛制成的鞋)組成,字面指用芒草編織的鞋。
- 引申義:比喻人衣冠不整、不修邊幅的形象,強調不注重外表修飾。
2.文化内涵與使用場景
- 常用于形容人生活簡樸或隨意邋遢的狀态,如古詩詞中“芒鞋”“芒履”多指隱士或貧寒者的裝束。例如:
- 蘇轼《梵天寺見僧守诠小詩次韻》:“幽人行未已,草露溼芒屨。”
- 王守仁《龍潭夜坐》詩:“草露不辭芒屨溼,松風偏與葛衣輕。”
- 現代語境中,可用于委婉批評他人儀表不整,或自謙生活簡樸。
3.相關詞語
- 如“遺簪墜屦”“天冠地屦”等,均與服飾、身份相關的成語。
4.權威性補充
- 《說文解字》釋“芒”為草端細刺,《漢典》進一步說明其代指植物尖刺,與“屦”結合後更凸顯粗陋之意。
建議: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典文學作品中的用例。
網絡擴展解釋二
芒屦的意思
《芒屦》是一種古代漢字,它表示一種由芒草制成的涼鞋或草鞋。芒屦的設計簡單,透氣性好,常用于夏季防止腳透氣。
拆分部首和筆畫
芒屦的拆分部首是“艹”和“履”,艹(草)作為左邊的部首,履(鞋)作為右邊的部首。芒屦總共有10畫,其中艹部有3畫,履部有7畫。
來源和繁體
芒屦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這是一本記載古代漢字意義和構造的字典。繁體的芒屦字形與簡體基本相同,隻是在履部下方增加了一個“幾”字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芒屦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它由芒草的草字旁和鞋子的履字旁組成,芒字旁采用“艹”代替現在的“艹”,履字旁則與現代寫法相同。
例句
1. 夏日炎炎,他穿着芒屦到田地裡勞作。
2. 她用芒屦踏着柔軟的沙灘,享受着夏日海風。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芒草、芒香、芒刺、芒果、草屦、涼鞋。
近義詞:麻鞋、草鞋。
反義詞:皮鞋、絨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