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焚骨成灰。謂身死。《文選·江淹<詣建平王上書>》:“ 梧丘 之魂,不愧於沉首; 鵠亭 之鬼,無恨於灰骨。” 張銑 注:“假使灰粉亦不恨也。” 唐 張說 《端午三殿侍宴應制探得魚字》:“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2).骨灰。 元 杜仁傑 《耍孩兒·喻情》套曲:“楮樹下梯要摘梨,葬瓶中灰骨是箇不自由的鬼,穀地裡瓜兒單單的記着你。”
關于“灰骨”的詳細解釋,綜合不同來源的信息,可分為以下兩層含義:
一、字面含義(古義)
二、成語含義(現代引申義)
形容體力或精神完全耗盡,極度疲憊。
兩種含義的差異源于古今語義演變,需結合語境判斷具體指向。
《灰骨》是一個成語,意指人已經死亡,隻剩下一副骨骸。這個成語形容人死後殘存的遺骸。
根據《康熙字典》,灰骨的部首是“骨”,筆畫數為15。
《灰骨》一詞出自《莊子·齊物論》:“齊物者,其心也齊。齊者,物也齊。……仁者,人也齊,非齊骨肉之親也。”在這裡,灰骨指的是人死後隻剩下的骨骸,也象征人的肉體消亡,隻剩下内心的齊和。
灰骨的繁體字為「灰骨」,和簡體字一緻。
在古時候,灰骨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現代使用的寫法「灰骨」已被廣泛接受和使用。
1. 走在古墓中,我們踩着灰骨的聲音,心中不禁湧起一絲敬畏之情。
2. 這片土地上的英雄們的灰骨已經長眠數百年,但他們的精神卻依然激勵着我們。
1. 灰土:指表面帶有灰色色調的土壤。
2. 灰燼:指燃燒後的殘餘物,常常是灰灰的顔色。
3. 骨塔:指供奉骨灰或靈骨的塔式建築。
1. 骨灰:指人或動物死後身體所剩下的骨骸。
2. 土骨:指土中保存的骨骸。
3. 白骨:指經過長期風化、腐爛後隻剩下白色骨骼的屍體。
活人:指尚在人世間,身體健康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