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既朔的意思、既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既朔的解釋

朔日的第二天。即農曆初二。 明 何景明 《進舟賦》:“惟孟冬之既朔兮,霜凜凜而下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既朔”是一個古典漢語詞彙,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釋義
    “既朔”指朔日的第二天,即農曆每月初二。其中:

    • 朔:農曆每月初一,代表月亮運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的時刻;
    • 既:表示“已經”或“之後”,強調時間上的推移。
  2. 文獻例證
    明代何景明在《進舟賦》中寫道:“惟孟冬之既朔兮,霜凜凜而下威。” 此處的“既朔”明确指向農曆初二,并借景抒情,描繪初冬時節的寒霜景象。

  3. 常見誤解辨析
    部分非權威來源(如)将其解釋為“既往朔月”或“新的起點”,但根據權威詞典及古籍用例,此說法不準确。正确含義應嚴格對應農曆初二。

  4. 現代使用場景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主要出現在古典文獻或特定曆史語境中,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其時間指向。

“既朔”是古代曆法術語,專指農曆每月初二,使用時需注意其古典屬性及具體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既朔詞義及來源

《既朔》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既”字意為“已經”、“曾經”,“朔”字有農曆月份的意思。因此,《既朔》指的是過去的某一個具體的月份或曆史時期。

既朔的部首和筆畫

“既”字的部首是“旡”,總筆畫數為5。而“朔”字的部首是“月”,總筆畫數為8。

《既朔》的繁體字

由于繁體字的變化,既朔一詞在繁體中可能會被寫作「既朔」。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演變,既朔詞可能有不同的古代寫法。其中,既字在古代也可以寫作“吉”,“朔”字在古代可能有“穿、條、朕”等寫法。

例句

1. 《本草綱目》中,描述了既朔之月的農作物生長特征。

2. 曆史書籍中記載了既朔時期的戰争與政治動蕩。

與“既朔”相關的組詞

既然、既往、朔方、朔月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往昔、昔日、往事

反義詞:今朝、今天、當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