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及親的意思、及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及親的解釋

謂父母在世。 宋 王禹偁 《代呂相公辭起複第二表》:“況古人重及親之祿,君子有終身之喪。” 宋 陸遊 《鄉中每以寒食立夏之間省墳客夔適逢此時悽然感懷》詩之一:“守墓萬家猶有日,及親三釜永無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及親”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趁父母健在時及時盡孝,強調子女應在雙親在世時履行贍養與關懷的義務。該詞由“及”和“親”兩個單字構成,具體解析如下:

  1. “及”:本義為“追趕上”,引申為“趁着、及時”。《說文解字》釋“及”為“逮也”,即抓住時機行動。在“及親”中,“及”特指抓住父母在世的時間節點。

  2. “親”:古漢語中指父母。《禮記·曲禮》載“親者,謂父母也”,後泛指血緣關系密切的直系長輩。

詞源考據:“及親”最早見于《孟子·梁惠王上》,原文“及親之存,不養其志,死而賻之,謂之禮乎?”孟子通過反問強調子女應在父母生前盡孝,而非死後虛禮。這一用法奠定了該詞的倫理内涵。

現代釋義: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及親”被定義為“指子女在父母生前盡孝的行為”,強調贍養行為的時效性。例如:“古人常言‘及親而養’,意在提醒世人莫待‘子欲養而親不待’。”

文化關聯:該詞與《孔子家語》中“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典故形成互文,共同構成中華孝道文化中“及時行孝”的價值觀體系。

網絡擴展解釋

“及親”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父母在世時的狀态或相關行為,常見于古代文獻或特定語境中。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及親”字面意為“趕上父母在世”,強調子女在父母健在時盡孝或履行義務的機會。例如宋代王禹偁提到“古人重及親之祿”,指古人重視趁父母在世時盡奉養之責。

  2. 文學與曆史用例

    • 宋代陸遊詩句“守墓萬家猶有日,及親三釜永無期”,表達未能及時盡孝的遺憾。
    • 明代錢謙益的文獻中,“因親以及親”則延伸出通過親屬關系維系社會聯繫的含義。
  3. 語境中的延伸含義
    現代用法中,“及親”偶爾出現在特定場景,如“及親子鑒定”強調血緣關系的及時驗證(見新聞例句),但此用法非主流,需結合上下文理解。

提示:若需了解“親”字的更多釋義(如親屬、婚姻關系等),可參考漢典等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白曉蟾窟恥笑粗布打化登延點天燈地方分權釘棚地形家鍛坊封鐍豐裕負重公輔貴妃海嶽高深寒霜虹吸黃屦悔其少作見鞍思馬绛羅簡絕急觞戢制駿譽姱脩令人發指遴派裡攤面夷迷人鬧銀蛾釀糯旁指曲谕匹敵前軍乾隆氣候學秋稼羣衆路綫啬刻贍辨商龍賞納山述盛顔慎散是人嗣位天浮提騎外引委制相維饷章孝烈校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