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t one's hackles up;disgusting;make one's hair stand on end;make one's hair stdnd up in anger] 因憤怒而緻頭發直立。形容憤怒之極
但報總不能不看,一看,則昏話之多,令人發指。——《魯迅書信集》
《莊子·盜跖》:“謁者入通, 盜跖 聞之大怒,目如明星,髮上指冠。”《史記·刺客列傳》:“太子及賓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 易水 之上,既祖,取道, 高漸離 擊築, 荊軻 和而歌,為變徵之聲,士皆垂淚涕泣。又前而為歌曰:‘風蕭蕭兮 易水 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復為羽聲忼慨,士皆瞋目,髮盡上指冠。”後以“令人髮指”形容使人憤慨到了極點。《東歐女豪傑》第二回:“野蠻政府,怙惡不悛,偏要和我們為難,歷年以來,不知害了我們多少同志,説來真真令人髮指!” 徐遲 《生命之樹常綠·抗癌美登木和腦血管痙攣》:“他們懷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幹了一系列令人發指的罪惡的行為,嚴重損害了 蔡希陶 的健康。”
“令人發指”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lìng rén fà zhǐ,其核心含義是形容某人的行為或事件使人極度憤怒,甚至憤怒到頭發豎起的程度。以下是詳細解釋:
“令人發指”通過誇張的生理反應(頭發豎起)生動傳達憤怒的極緻狀态,適用于批判嚴重違背道德或法律的行為。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用于日常瑣事引發的普通憤怒。
《令人發指》一詞形容令人感到極度震驚、氣憤或恐懼的事情,其引人發指之意象令人難以忍受。
《令人發指》一詞可以進行如下拆分:
《令人發指》一詞來源于古代小說《水浒傳》。在小說中,用來描述一些惡劣非人的行為,如毒害百姓、虐待婦女等。後來,這個詞逐漸被廣泛應用于描述各種令人憤慨的行為、事件或現象。
《令人發指》的繁體字寫作「令人髮指」。
《令人發指》一詞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為「令人髮指」。其中,“髮”是現代漢字中的「發」的古體寫法。
1. 這個暴行讓人聽之令人發指。
2. 這個丑聞真是令人發指,無法容忍。
3. 他的政治腐敗行為令人發指,完全背離了人民的期望。
組詞:令人痛心、令人痛惜、令人不齒、令人咋舌、令人羞恥
近義詞:令人震驚、令人憤慨、令人不安、令人恐懼
反義詞:無關緊要、平庸無奇、令人欣喜、令人稱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