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金屬之精華。 漢 趙晔 《吳越春秋·阖闾内傳》:“ 幹将 作劍,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藝文類聚》卷五七引 南朝 梁 蕭子範 《七誘》:“收 苗山 之鋌,採 邪溪 之銅,既雲時吉,亦曰天中。金英内曜,銀精外通。”
(2).黃色的花。 唐 白居易 《玩迎春花贈楊郎中》詩:“金英翠蕚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
(3).特指菊花。 唐 裴夷直 《奉和大梁相公重九日軍中宴會之什》:“酒泛金英麗,詩通玉律清。” 宋 王禹偁 《池邊菊》詩:“未到重陽歸闕去,金英寂寞為誰開。”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 遼 相 李儼 作《黃6*菊賦》,獻其主 耶律弘基 。 弘基 作詩題其後以賜之雲:‘昨日得卿《黃6*菊賦》,碎剪金英填作句。’”
(4).指菊花酒。 唐 方幹 《漳州陽亭言事寄于使君》詩:“ 謝守 登城對遠峯,金英泛泛滿金鐘。”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金英漢語 快速查詢。
金英在漢語詞典中的釋義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核心義項,均體現其構詞中的“金”(指金色、貴重)與“英”(指花、精華)的本義結合:
古詩詞中常用“金英”形容秋日綻放的菊花,因其花瓣多呈金黃或橙黃色,且被賦予高潔、堅韌的象征。如唐代詩人崔日用《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有“金英泛流霞”之句,即以“金英”指菊花。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第10卷,第1063頁。
擴展指其他具有金黃色花瓣的植物,如迎春花(因其早春開花、花色金黃,亦稱“金腰帶”)。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提及迎春時描述其“叢生,高尺許,開小花,金黃色”,民間亦有“金英”别稱。
來源:《本草綱目·草部》(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年校注本)卷十六。
作為罕見姓氏,“金”象征財富與尊貴,“英”寓意才智與傑出,組合後寄托家族對後代德才兼備、光耀門楣的期望。
來源:《中華姓氏大辭典》(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87頁。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女性姓名,融合“金”的珍貴感與“英”的英秀之氣,強調柔美與堅韌并重的氣質,如當代學者金英玉、作家金英夏等。
來源:《中國人名大辭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附錄“常見人名用字分析”。
“金英”一詞兼具自然物象與人文符號的雙重屬性,既承載古代文學對植物的審美意象,也反映命名文化中對品德與價值的追求,其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加以甄别。
“金英”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金屬之精華
指金屬經過提煉後最珍貴的部分,常用來象征事物的精粹。例如《吳越春秋》提到“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
黃色的花
泛指黃色花卉,如唐代白居易詩《玩迎春花贈楊郎中》中“金英翠萼帶春寒”即描述迎春花的黃色花瓣。
特指菊花或菊花酒
因菊花多為黃色,故“金英”可代指菊花,如《藝文類聚》中記載的“金英内曜”;亦延伸指用菊花釀制的酒。
曆史人物
明代南京守備太監名為金英(1394—1456),是安南人,曾侍奉太宗至英宗四朝。
成語中的引申義(需謹慎參考)
部分詞典提到“金英”象征品德高尚、才華出衆,如“金英之才”,但此用法在其他權威文獻中較少見。
建議:若用于文學或曆史研究,建議優先參考前四種含義,并查閱《漢典》《吳越春秋》等古籍原文以驗證具體語境。
邊埵避瘟畢甕材士草人孱質吊奇方外人梵宇附喬凫臾感服苟美郭舟黃金骨琥珀拾芥價婦绛宮譏斥結合界域幾乎忌門井蟇靳貴進位盡物盡夕金像九素口袋陣恇懼悃款老汗楞人連矢龍腦香矛弧密合墨封魄然遷遲青弦棄瓢岩畎戎筌拾三單煞星神籤侍朝十三環金帶束高閣俗機宿殃屠滅托天外力微子險束閑言冷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