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束高閣的意思、束高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束高閣的解釋

見“ 束之高閣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束高閣”是“束之高閣”的别稱,屬于漢語成語的變體形式,其核心含義與“束之高閣”一緻。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析:

  1. 出處溯源

    該成語最早見于《晉書·庾翼傳》,原文記載“此輩宜束之高閣”,指将不重要的物品捆紮後放置于閣樓高處,後引申為對事物擱置不理(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

  2. 結構解析

    “束”指捆紮,“高閣”指樓閣的高處,字面構成動賓短語。從語法角度分析,“之”為代詞,指代被擱置對象,整體構成“動詞+代詞+名詞”的典型文言句式(來源: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

  3. 詞義演變

    現代漢語中,“束之高閣”被《漢語成語大辭典》收錄為四字成語,定義為“比喻棄置不用或不予過問”,例如:“這份企劃因預算問題被束之高閣”(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漢語成語大辭典》)。

  4. 語用對比

    與“置之不理”“棄若敝屣”等近義詞相比,《新華成語詞典》指出該成語更強調“保存性閑置”,即物品本身未被毀棄,但因不被重視而長期存封(來源:商務印書館《新華成語詞典》)。

  5. 文化映射

    漢典網(www.zdic.net)的詞條分析顯示,該成語折射古代文人對待典籍的矛盾态度——既重視文獻保存,又存在選擇性使用的現象(來源:漢典網成語數據庫)。

網絡擴展解釋

“束高閣”是成語“束之高閣”的簡化表達形式,二者含義相同,均表示将事物或建議擱置不理。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典故

源自《晉書·庾翼傳》中“此輩宜束之高閣,俟天下太平,然後議其任耳”,原指将不適用的人或物暫時擱置,待合適時機再考慮。

三、用法與示例

  1. 事物棄用:
    :他買了新工具後,舊設備便被束之高閣。
  2. 建議忽視:
    :這份報告被領導束之高閣,始終未獲回應。

四、近義與反義

五、結構解析

提示

實際使用中推薦規範寫法“束之高閣”,更符合傳統成語形式。

别人正在浏覽...

白苎詞霸王廳北部崩竭辟書避縮財征長忽愁容出角醋心大纛登心棟隆蠹書發花仿照奉佐宮保拐點官鈔軌币過路扢支湖泊灸艾分痛舊醅記真科考課治口鉗舌卷诳亂料珠理化吏議鹿迷螺貝羅傘呂宋煙蒙館平原客破費乾位輕賤仁體繩裁生地生寄死歸刷子思想路線提神土木形骸讬大脫鞲亡将玩火文談烏笙鞋底闆寫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