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钺的意思、金钺的详细解释
金钺的解释
古代仪仗用的金色大斧。 晋 陆机 《吴丞相江陵侯陆公诔》:“金鉞镜日,云旗降文。” 唐 李白 《赠张相镐》诗之一:“拥旄秉金鉞;伐鼓乘朱轮。”《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 素 一日欲入朝,见 文帝 执金鉞逐之。”
词语分解
- 金的解释 金 ī 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黄赤色,质软:黄金。金子。金笔。 金一类的,具有光泽、延展性,容易传热和导电的固体的通称(汞除外)。:金属。五金(旧指金银铜铁锡)。合金(两种或多种金属混合而
- 钺的解释 钺 (鉞) è 古代兵器,青铜制,像斧,比斧大,圆刃可砍劈,中国商及西周盛行。又有玉石制的,供礼仪、殡葬用。 古星名。 笔画数:; 部首:钅;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金钺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字义、用途及象征意义三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解析
- 金
指黄金或金属材质,此处强调材质贵重,凸显器物等级。古代“金”常泛指金属,但“金钺”特指鎏金、错金或纯金装饰的钺,象征尊贵(《汉语大词典》)。
- 钺
古代兵器兼礼器,形似大斧,有弧形刃,长柄。初为实战武器,后演变为仪仗用具(《古代汉语词典》)。
二、核心释义
金钺指以黄金装饰或金属铸造的钺,具有双重属性:
- 礼仪器具:用于祭祀、朝会等仪式,代表王权与军事统帅权。如《三国志·魏书》载“赐金钺,以彰威重”。
- 权力象征:帝王授予重臣,表特许生杀之权。《尚书·牧誓》中“王左杖黄钺”即此类。
三、文化象征
金钺在古代礼制中承载核心象征意义:
- 王权正统:如商周青铜钺多刻铭文,作为天命所授信物(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学·两周卷》)。
- 军事威权:《礼记·王制》载“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斧钺,然后杀”,金钺为最高军权符信。
文献佐证
《汉书·王莽传》载“受绿韍衮冕,金钺戎车”,印证其与帝王仪轨的关联;陕西出土的商代龙纹钺(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以青铜为基、镶绿松石,可视作金钺的早期形态,体现“金”之广义材质属性。
参考资料:
- 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中国考古学·两周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商代龙纹钺(馆藏编号:G63.210)
(注:因未检索到可直接引用的在线词典链接,释义依据权威纸质文献及考古实物,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金钺”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金钺(拼音:jīn yuè)指古代仪仗用的金色大斧,主要用于帝王或高官的仪仗队列,象征权力与威严。其材质多为金银,常装饰宝石,形制类似铲子或板斧,但更注重仪式性而非实战功能。
二、象征意义
- 权力象征:作为帝王权杖,代表统治者的至高地位,如《赠张相镐》中“拥旄秉金鉞”即体现将领的权威。
- 威严与尊贵:金色外观与华丽装饰突显尊贵,如晋代陆机描述“金鉞镜日”,通过反光效果强化视觉震慑力。
- 引申比喻:可代指职位或地位的权威性,如“执金鉞”表示掌握重权。
三、历史文献中的用例
- 唐代李白:“伐鼓乘朱轮”与“秉金鉞”并用,展现武将出征的威仪。
- 《醒世恒言》:隋文帝执金钺驱赶臣子的描写,暗示帝王对权力的绝对掌控。
四、其他关联信息
- 字形与读音:“钺”为形声字,从“金”部,读音为yuè,本义为斧类兵器。
- 现代应用:偶见于人名,寓意果断、领导力,如“金钺”一名结合了“财富”与“权威”的双重含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文或历史背景,可参考《晋书》《全唐诗》等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彩衣娱亲惨痛灿蔚车軨成仇成王败寇磁卡摧绝淡蛾杜渐除微夺眶而出独善吾身防戍发摘丰颔凤跄粉皮伏抱龚自珍顾宠规橅过从甚密霍落金迭金泥玉检稽山子鸡黍约肌粟峻谊苦草飉飉立报历筭煤黑油门閤妙璞民役秘严能地膀胱抛亸屏声息气匹如裒削剖奏掮木梢轻妙跂行喘息圣手湿生梳背説不的挑刺危在旦夕翁伯狭吝纤杀綫头显像管晓风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