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屬的馬勒口。亦借指馬。 唐 白居易 《對酒吟》:“金銜嘶五馬,鈿帶舞雙姝。” 宋 徐铉 《和太常蕭少卿<近郊馬上偶吟>》之二:“抱甕何人灌藥畦,金銜為爾駐平堤。” 元 宋旡 《唐人四馬卷》詩之一:“金銜初脫齒新齊,蹄玉無聲赤汗微。”
“金銜”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中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基本解釋
“金銜”指金屬制的馬勒口(即馬嚼子),用于控制馬匹的行動。後常被借代指馬本身。例如:
詞源與結構
“金”指金屬材質,“銜”原指馬嚼子,兩字結合強調材質的高貴和功能的控制性。古代詩詞中多用于渲染馬匹的華貴或儀仗的威嚴。
有少數資料認為“金銜”可比喻官職顯赫之人,但此說法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引申義或誤讀。
在古籍和主流辭書中,“金銜”主要指金屬馬嚼子或代指馬,其含義與古代馬具相關。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全唐詩》或《漢典》。
《金銜》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通過評定或通過考試而賦予的高級軍銜。金銜通常用于軍隊中,代表着高級職務和榮譽。
《金銜》這個詞的部首是金(jīn),由4個筆畫構成。銜(xián)的部首是衣(yī),由5個筆畫構成。
《金銜》這個詞彙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金飾品代表着貴族和高級地位,而銜表示佩戴在頸部的物品。所以,金銜就成為了賦予高級軍銜的稱號。
在繁體字中,《金銜》的寫法是「金銜」。
在古代,「銜」字寫作「㢮」,表示佩戴在頸部的物品;「金」字的寫法保持一緻。
1. 他憑着卓越的表現獲得了金銜。
2. 這位将軍因為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被授予了金銜。
1. 金銀銜:表示通過評定或考試而賦予的最高級軍銜。
2. 金牌:指在競賽中獲得第一名的獎牌。
3. 銜接:指兩個事物之間的連接或銜接。
1. 軍銜
2. 将官銜
3. 位階
1. 平民
2. 普通士兵
3. 無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