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空空的意思、空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空空的解釋

(1) [empty;nothing]∶空無所有

空空的食品間

(2) [for nothing;in vain]∶白白地;徒然

我求她立地回音,她卻是不肯遵守。空空又等了一周。——郭沫若《瓶》

詳細解釋

(1).誠實貌;憨厚無知貌。《呂氏春秋·下賢》:“悤悤乎,其心之堅固也;空空乎,其不為巧故也。” 高誘 注:“空空,慤也。”《大戴禮記·主言》:“君先立於仁,則大夫忠而士信,民敦,工璞,商慤,女憧,婦空空。”

(2).空疏貌;淺薄貌。 清 劉大櫆 《與高督鹾書》:“空空而為博,戔戔而為宏, 櫆 茲愧焉。”

(3).佛教謂一切皆空而又不執着于空名與空見。《大品般若經·如化品》:“以空空,故空。不應分别是空、是化。” 唐 張瀛 《贈琴棋僧歌》:“河沙世界盡空空,一寸寒灰冷燈畔。” 明 李贽 《答耿司寇書》:“解釋文字,終難契入;執定己見,終難空空;耘人之田,終荒家穰。” 康有為 《廬山謠》:“ 虎溪 之水鳴潺淙,似聞山鬼説法談空空。”

(4).謂一無所有。 宋 洪邁 《夷堅丙志·桐川酒》:“ 沉 恐地有陷處,秉燭照之,地平如掌,一層之下,空空無餘。” 葉聖陶 《未厭集·抗争》:“ 郭先生 覺得現在真成兩手空空了,沒有憑借,沒有歸宿,什麼都沒有!” 沙汀 《航線》:“帶着唠叨和空空的肚皮,客人們又終于懶拖拖地望樓上擁去了。”

(5).虛空;天空。 清 黃景仁 《步從雲溪歸偶作》詩:“疏樹語摵摵,薄雲卷空空。”

(6).白白地;徒然。 郭沫若 《瓶》詩之十三:“我求她立地回音,她卻是不肯遵守。空空又等了一周。”

(7).象聲詞。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鬼怪·兇宅》:“春月移植一梨樹,命工掘地,稍深,見一巨石闆,叩之,空空有聲。” 清 魏源 《城守篇·守禦下》:“繞城多坎,伏甕而聽,其聲空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空空"是現代漢語中兼具形容詞和副詞功能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可歸納為兩大類别:

一、形容詞用法

  1. 虛無狀态 指内部無物存在的空間狀态,常見于描述容器或處所。例如:"他晃了晃空空的水壺"(《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引《呂氏春秋》"空空乎不為故新"佐證其古義。

  2. 佛教哲學概念 梵語"śūnyatā"的漢譯,表達"性空"的哲學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諸法空相"中的"空"即此義,指萬物無自性的本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心經》注疏)。

  3. 方言特指 在吳語區可表示"徒手狀态",如"伊今朝出門兩手空空"(《吳方言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二、副詞用法

  1. 行為徒勞性 修飾動作時強調無效結果,如"他空空等了一整天"(《現代漢語虛詞詞典》,北京大學出版社)。

  2. 完全性強調 與否定詞連用構成"空空沒有"結構,表徹底缺失,該用法最早見于宋代筆記《容齋隨筆》。

網絡擴展解釋

“空空”是一個漢語詞彙,在不同語境下有不同含義:

  1. 基本詞義
    作為形容詞,表示“完全空無”的狀态。例如:

    • 空空的房間(形容沒有物品)
    • 腦袋空空(比喻沒有思緒或知識)
  2. 副詞用法
    表示“徒勞、無結果”的動作。例如:

    • “他空空等了一整天”(強調等待無果)
  3. 佛教哲學概念
    在佛教術語中,“空”指萬物無自性、因緣而生。“空空”則是對“空”概念的進一步否定,體現更高層次的空性,如《心經》中的“空不異色,色不異空”。

  4. 方言與口語

    • 四川等地方言中可指“縫隙”或“小洞”(如“牆上有條空空”)。
    • 網絡用語中常以“空空如也”調侃一無所有。
  5. 文學意象
    用于描繪孤寂或虛無感,如詩句“庭樹空空鳥不栖”渲染環境寂寥。

使用注意: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日常交流中多用于形容物理空間或心理狀态,宗教與文學場景則偏向抽象哲理或意境表達。

别人正在浏覽...

寶獸包心菜北郭先生貶撤貶退儦儦兵差逋竄岑寂扯風揣稱怆然涕下當做單毫道同志合等志地藏敵飲動搈反貨沸聒飛将軍分争估船詭錯鬼胡由後期溷入見訪見力教服嗟愕靳道緊媚吉幸決勝車令人神往蠻花木樵琵琶腿遷法牽線謙揖奇門遁甲起衰秋零鋭澤若茲攝固伸恩盛傳盛糧樹渠田闾推奬梧鳳之鳴縣父母下坡不趕,次後難逢蠍蟲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