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金錢闆的意思、金錢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金錢闆的解釋

(1).曲藝的一種。流行于 四川 和 貴州 一帶。一人或兩人演唱。以數闆為主,但每唱一段略有拖腔。樂器為三塊竹闆,其中一塊竹闆嵌有活動的銅錢,以此得名。演唱者左手執兩塊,右手執一塊,邊打邊唱。曲目以短篇居多。 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前進吧,祖國!》:“陣地上的戰士,拍着他們懷裡的槍枝,唱起了家鄉的‘金錢闆’。”

(2).曲藝演員打拍子用的器具,竹闆上系着銅錢之類的金屬片。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金錢闆是中國四川地區特有的傳統曲藝形式,兼具樂器與表演道具的功能。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釋義進行詳細說明:

一、字詞本義解析

  1. 指金屬材質,此處特指表演道具發出的金屬撞擊聲。三塊竹闆中,其中一塊邊緣嵌有古代銅錢或金屬片,敲擊時産生"金錢"般的清脆音響效果。

  2. 實指道具的物理特征。傳統金錢闆會在竹闆兩端鑲嵌銅錢(後演變為金屬環),既增強音色共鳴,又通過視覺元素強化名稱記憶。

  3. 指表演核心道具為竹制響闆。标準形制為三塊楠竹闆:兩塊中闆(長約30cm)夾擊一塊短闆(長約10cm),通過手腕發力形成節奏組合。

二、專業曲藝定義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産,金錢闆具有雙重屬性:

三、文化價值佐證

據《中國曲藝音樂集成·四川卷》記載,清代道光年間已有專業金錢闆藝人流動作藝。其"打、說、唱"三位一體模式,對四川諧劇、方言相聲等曲種産生直接影響,至今保留《秀才過溝》《小菜打仗》等經典段目。

學術支持:釋義參考《中國曲藝志·四川卷》(ISBN 978-7-5039-3478-7)道具形制章節,及《四川曲藝史》(巴蜀書社)聲腔源流考據。

網絡擴展解釋

金錢闆是流行于中國西南地區的一種傳統曲藝形式,主要特點如下:

一、定義與起源

金錢闆是四川、貴州等地的傳統說唱藝術,起源于約300年前的成渝地區,後逐漸傳播至雲南、貴州等西南省份。其名稱源于表演道具——嵌有銅錢的竹闆。

二、表演器具

使用三塊楠竹闆,長約一尺、寬約一寸。其中兩塊嵌有銅錢或金屬片,擊打時發出金屬聲,兼具節奏樂器和道具功能。

三、表演形式

  1. 表演方式:以“打、說、唱、演”結合為主,分單人、雙人兩種形式,以數闆(快節奏念白)為核心,每段結尾略有拖腔。
  2. 曲目特點:多為短篇故事,傳統代表作包括《打董家廟》《胭脂配》等。

四、文化地位

2008年,金錢闆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編號Ⅴ-91),标志着其藝術價值得到官方認定。20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其發展高峰期,藝人常以流動表演為生,故有“走州吃州,走縣吃縣”的俗語。

(注:若需完整曆史發展脈絡或更多曲目信息,可參考、4的原始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案陷白附百載樹人闆藍根豹祠碑套變風蔔骨孱夫常計腸臃嘲問秤權捶毆打假黨然道殺德重恩弘錠殼短檝多棱鏡法事斐斖鳳媒富埒陶白服務業蓋然論拱券珪璧鼓角齊鳴過橋巾果切孤興橫倒豎卧候火井钿金光蓋地舉貸芵明枯耘離剌麻麻雨蠻來生作木榇農禾庖子批注前戒起伯其奈社祭睡袋束缊還婦四望松醪停休溫富五分鐘熱度險狹洗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