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曲藝的一種。流行于 四川 和 貴州 一帶。一人或兩人演唱。以數闆為主,但每唱一段略有拖腔。樂器為三塊竹闆,其中一塊竹闆嵌有活動的銅錢,以此得名。演唱者左手執兩塊,右手執一塊,邊打邊唱。曲目以短篇居多。 魏巍 《誰是最可愛的人·前進吧,祖國!》:“陣地上的戰士,拍着他們懷裡的槍枝,唱起了家鄉的‘金錢闆’。”
(2).曲藝演員打拍子用的器具,竹闆上系着銅錢之類的金屬片。
金錢闆是流行于中國西南地區的一種傳統曲藝形式,主要特點如下:
金錢闆是四川、貴州等地的傳統說唱藝術,起源于約300年前的成渝地區,後逐漸傳播至雲南、貴州等西南省份。其名稱源于表演道具——嵌有銅錢的竹闆。
使用三塊楠竹闆,長約一尺、寬約一寸。其中兩塊嵌有銅錢或金屬片,擊打時發出金屬聲,兼具節奏樂器和道具功能。
2008年,金錢闆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編號Ⅴ-91),标志着其藝術價值得到官方認定。20世紀七八十年代是其發展高峰期,藝人常以流動表演為生,故有“走州吃州,走縣吃縣”的俗語。
(注:若需完整曆史發展脈絡或更多曲目信息,可參考、4的原始來源。)
《金錢闆》指的是以金錢為主題的畫闆或文具,常用于教育訓練兒童對金錢的概念、價值和使用進行認知和操作。
《金錢闆》的部首是钅(钃)和闆,共有11個筆畫。
《金錢闆》一詞來源于漢字,形象地描繪了金錢的概念和使用場景。
《金錢闆》的繁體字為「金錢闆」。
古時候《金錢闆》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中有一種寫法為「金錢闆」。
1. 請将這些硬币擺放在金錢闆上,讓孩子們學會數數。
2. 這本繪本通過《金錢闆》的形式教育孩子理財觀念。
金錢、錢币、金銀、筆者、版塊等。
金錢畫闆、金銀畫闆、金錢畫架、金錢紙闆等。
非金錢闆、非金銀闆、無錢畫闆、無錢紙闆等。
【别人正在浏覽】